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需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此指引下,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韵兴农,青耘致远”实践团前往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主动深入乡村发展关键环节,开展系列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实践紧扣“助农兴农”的核心宗旨,依托专业能力与青春活力,从“产业、教育、民生、文化”多维度入手,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成员赴陈官屯镇开展实践活动合影
产业赋能方面
聚焦乡村特色产业需求,团队深入当地特色食品企业—天津晶鑫食品有限公司,调研“水晶蒜”产业现状,运用食品专业知识优化生产工艺、提供产品深加工建议;协助企业完成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账号注册,推动“水晶蒜”线上销售渠道搭建;策划拍摄科普宣传视频,累计拍摄144张产品图、22条产品展示视频、3条产品宣传视频,为“水晶蒜”市场突围奠定坚实基础,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动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产品拍摄工作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企业进行电商平台账号注册
教育关爱方面
聚焦乡村教育需求,团队依托与陈官屯镇共建的实践育人基地,连续两年联合举办暑托班活动,精心设计系列特色课程,构建起“一专三特”课程体系:食品专业知识与安全科普+特色红色基因传承、特色乡土历史文化浸润、特色非遗技艺体验,将课堂延伸至10余个村街,累计教授200余名乡村儿童,将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送达基层,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教育动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运河之旅:解锁历史长河的文化宝藏》课程讲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非遗之旅:运河遗韵非遗故事会》课程讲解
民生服务方面
聚焦乡村养老需求,团队深入当地养老院开展专业服务,依托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学科优势,系统评估现有膳食结构,提出多项科学化、定制化的饮食改善建议,助力提升供餐质量与老人健康水平;同时策划拍摄养老院宣传视频,生动展现乡村养老实况与多元模式,有效提升社会关注度,为乡村养老注入健康动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养老院院长进行采访
图为实践团成员拍摄的养老院内老人们的娱乐活动
文化铸魂方面
聚焦乡土文化传承问题,团队系统探访运河博物馆、吕官屯耕读之家、家风家训馆等8处核心文化场所,专业拍摄建筑风貌、馆藏文物,整理历史典故与文化脉络,精心制作多个宣传文章与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并受人民日报、中国大学生在线、津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累计获得超万次浏览量,显著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为文化振兴注入传播动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吕官屯艺术陈列馆参观学习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吕官屯家风家训馆
本次实践活动的特色亮点显著。首先是多维度助力振兴,系统构建“产业提质+教育筑基+民生服务+文化铸魂”的协同框架,覆盖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形成协同效应;其次是专业优势深度赋能,将食品工艺、营养科学等核心专业能力贯穿实践全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支撑,实现知识向应用的高效转化;再者是线上线下联动传播,既开展线下实地服务,又有线上渠道扩大影响,助力产品推广、文化传播等宣传,拓展乡村声音的辐射半径;此外,长效机制建设突破也是一核心亮点,与陈官屯镇共建实践育人基地2年,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深化产学研合作铺设稳定通道,确保振兴动能“不断流”。
从实践启动到落地复盘的全过程中,团队成员收获丰硕。在与乡村的深度交融里,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专业知识与乡村发展需求结合的力量——为当地特色食品企业出谋划策、搭建线上销售渠道,让大家看到专业赋能产业的实效;暑托班孩子们对知识的热切渴望,让成员们明晰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根基作用,更坚定了投身乡村教育的信念;而在为养老院拍摄宣传视频、改良食谱的过程中,当专业所学切实转化为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点滴改变,“责任” 二字便有了沉甸甸的分量;此外,在探寻文化传承的旅程中,陈官屯镇独特的乡土文化魅力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成员们在深化对当地文化认知的同时,更真切体会到文化传播的价值,这份感悟也让大家对乡村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愈发强烈。未来“食韵兴农,青耘致远”实践团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更多青春篇章!(通讯员:郑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