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暑期实践青春力量赋能民族文化传承,纹样故事走进丹霞村

发布时间:2025-08-18 16:5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海赟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陈海赟)

6月26日,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经纬织梦” 实践团队奔赴丹霞村,开展 “纹同心・青年智绘启新章” 暑期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走进村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民讲述少数民族纹样保护知识,用青春行动守护民族文化根脉。

活动当日,丹霞村的街头格外热闹。实践团成员身着红色志愿服,带着精心准备的少数民族纹样资料,与村民们围坐交流。团队以 “纹韵留芳——少数民族纹样里的文化密码” 为主题,从大家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生动讲解苗族、壮族、瑶族等民族纹样的独特魅力。

“您看这壮族织锦,图案里藏着先辈对自然的敬畏;苗族服饰上的银饰纹样,记录着民族的迁徙故事……” 实践团成员指着手中的纹样手册,用接地气的方言,将少数民族纹样背后的文化渊源、历史意义娓娓道来。从纹样的手工制作工艺,到当下传承面临的困境,成员们结合前期调研的真实案例,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少数民族纹样是民族文化 “活化石”,保护传承迫在眉睫。

▲图为讲述少数民族纹样

宣讲间隙,村民们热情高涨,围绕少数民族纹样展开讨论。有村民提出疑问:“这些好看的纹样,咋能让年轻人也喜欢?” 实践团成员顺势分享 “科技 + 文化” 的创新思路 —— 利用计算机技术为纹样建立数字化档案,开发文创产品、短视频宣传等,让传统纹样 “潮” 起来。

现场,团队还展示了少数民族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手机壳、笔记本封面的纹样设计,时尚又独特。村民们纷纷点头称赞,有的还主动出谋划策,提议在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加入民族纹样体验环节,让更多人了解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图为展示少数民族纹样

此次丹霞村之行,是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经纬织梦” 实践团队深入基层、赋能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团队突破专业边界,将计算机技术与文化保护理念相结合,不仅向村民普及了少数民族纹样保护知识,更激发了基层群众参与文化传承的热情。

活动后,实践团成员表示:“民族文化传承需要全社会参与,我们愿做文化桥梁,把少数民族纹样的美传递给更多人。” 后续,团队将持续深化实践,探索 “高校 + 乡村” 文化传承新模式,让少数民族纹样在新时代绽放更绚烂光彩,为推动民族文化保护工作注入持久青春动能,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添砖加瓦。

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经纬织梦” 团队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让少数民族纹样保护的种子在丹霞村落地生根。期待更多青年力量加入,携手守护民族文化根脉,共绘文化传承创新的美好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海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