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知躬行 求真明理——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护桑榆”调研团队赴上海市各区开展社会实践
在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渐渐加深的今天,对银发司法体系的研究和探讨一直在路上,而上海市静安区作为适老化改造的先锋和标杆为银发司法体系的建立健全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探索如何加快完善适老化法律服务体系,积极响应《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7月10日起,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护桑榆”调研团队在王建新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上海市静安区,嘉定区等区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目标
本次调研聚焦上海静安区《银发盾牌》项目及涉老审判,走访各街道、法院,与律师和项目负责人交流,并实地访问老年人,以明晰适老化法律体系,并找出不足和优势,进行完善和推广,以期形成路径清晰、系统集成、规范高效的适老化法律服务体系。
调研经过
7 月 10 日、7月16日,调研小队先后两次前往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为老服务中心,采访项目负责人黄月华、东承志律师事务所律师、老年志愿者们。据了解,《银发盾牌》项目于 2013 年 7 月成立,旨在解决老年人法律服务分散等问题,构建体系化普法机制。
7 月 11 日 - 13 日,小组深入上海静安区、嘉定区老年人聚集地,调研适老化法律服务对象——老年群体。11 日走访静安区善和汇长者食堂、共和新路长者食堂、闸北公园等地,面对面采访老年人30余位。12 日深入共和新路街道 26 个社区抽样调研,共发放问卷 110 份。13 日上午发推文至广场舞阿姨群,告知问卷发放时间地点,下午前往嘉定区某购物广场前空地,向广场舞阿姨发问卷 100 份。
7 月 15 日,调研小组深入静安法院实地调研,共采访 5 位法官,了解到法院通过适老化法庭硬件改造、“1+3+X” 全流程标签系统、巡回法庭社区下沉及多机构联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司法服务,未来计划优化防滑、助听等细节,推广 “静安模式”。
总结:上海市适老化法律服务体系的完善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情况中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解决。实践队伍将在踏实调研和细致分析中为适老化法律服务建言献策,助力老年人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钱王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