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韦秋怡 李诗汝)为持续筑牢社区平安防线,促进青春志愿行动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激励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 “长才干、贴民心、固根基”。7月14日,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广西南宁、玉林、来宾等地,扎根社区基层志愿服务,以青春之力赋能基层治理,用赤子之心温暖社区民生。
“生态守护者”,与绿水青山同行
为助力林业工作顺利开展,成员们走进武宣县林业局,以饱满热忱融入实践。在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成员们跟随工作人员迅速开展各项工作。巡查林区时,细致记录树木生长数据,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为林区生态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档案整理时,专注于林业资源档案的电子化处理,将近十年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存根、历年林业资源档案等纸质材料录入系统,对变化图斑信息进行规范整理,去除冗余错误,督促落实自然资源保护主体责任。
这些工作不仅为林业局日常运转提供了有力协助,加速了林业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进程,更让成员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林业保护重要性的认知,以青春力量助力当地自然资源保护与监管工作,为筑牢生态屏障贡献了青年担当。
图为实践队成员核查材料
“正义观察员”,触摸司法的温度
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里,志愿者的身影如灵动的音符,在司法服务的乐章中跃动,以青春之力为司法工作添彩。
在立案窗口,成员们是贴心的“引路人”——面对不熟悉流程的当事人,他们耐心如春雨,细致讲解每一个办理步骤,递上表格时不忘轻声提示填写要点,让繁琐的程序变得清晰易懂,为当事人驱散了办事时的迷茫。在整理卷宗时,成员们化身严谨的“档案守护者”——他们循着规范,将案件材料逐一分类、排序、装订,指尖拂过纸张时带着专注与认真,确保了每一份卷宗都规范完整,为司法工作的有序推进筑牢基础。
这份青春力量的注入,不仅为司法服务的高效运转添注了鲜活动能,让冰冷的法律条文在温情指引中变得可感可触,更以规范卷宗的严谨态度守护着司法程序的公正根基。
图为实践队成员整理卷宗
“文化传播者”,点亮文化之灯
踏入馥郁书香环绕的南宁市青秀区图书馆,阳光透过玻璃窗在书架间织就金色的网,空气中弥漫着知识的芬芳,成员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
服务台前,他们早已褪去初来时的局促忙乱,耐心细致地回答着读者的每一个问题。指尖划过检索系统时带着熟稔的韵律,协助双语课堂的有序开展,声音里裹着书香般的温和。书架之间,从诗情画意的古典文学到浩瀚宇宙的科学奥妙,从环游世界的奇妙游记到充满童趣的儿童读物,他们轻拭书脊上的微尘,按类别将书籍一一归位。每一次精准上架,都让知识的脉络更清晰,也让读者与心仪书籍的相遇更从容。
这些忙碌串联起知识传递的脉络:一次耐心指引让读者与心仪书籍相遇,一场精心策划让阅读变得生动可感。成员们以行动为书香添了温度,更在服务中读懂:图书馆的光,既在书架上,也在人与书的每一次联结里,而他们,正是这束光的传递者。
图为实践队成员检索书籍上架
退伍军人事务部门的 “暖心服务者”
实践的最后一站,成员们走进南宁市津头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红色的荣誉墙在日光里泛着温润的光,墙上悬挂的照片与勋章,静静诉说着岁月里的峥嵘故事。
前台服务台前,他们认真研习优待证办理流程,耐心协助退役军人填写表格、核对信息。电脑桌前,指尖在键盘上轻缓敲击,将服役信息、安置时间从模糊的加密数字变成清晰可辨的文字记录,让每一份服役档案都褪去尘封,清晰映照出曾经的奉献与担当。
为筹备八一建军节系列活动,他们协助做好各项准备:为面向退役军人的公益观影活动引导有序进场;拍摄活动素材、撰写宣传文案,传播双拥理念。从证件办理的细致,到档案整理的严谨,再到活动协助的投入,成员们以行动为服务站添注青春活力,也在与老兵的互动中,深悟“奉献”的重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协助公益观影签到
从守护绿水青山到维护司法公正,从传播文化知识到服务退役军人,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的返乡实践轨迹串联起家乡发展的多个维度。未来,这份与故土紧密相连的实践热情,终将化作推动家乡全方位进步的持久动力,让青春之花在助力家乡腾飞的征程中持续绽放,书写出青年担当与故土振兴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撰文 | 韦秋怡、李诗汝
图片 | 梁嘉凤
审核 | 李诗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诗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