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文化传承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时代命题下,校社协同育人的力量正持续彰显。2025年7月7日至7月18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文脉躬耕实践队积极响应广东“百千万工程”文化铸魂、人才培育的部署要求,紧扣陈村镇合成社区文化建设与青少年素质提升的实际需求,与社区联合开展“合你成长一夏”暑期夏令营活动。在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实践队以多元课程为载体,为社区青少年送上集实践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成长盛宴,在“粤来粤好百千万”的实践画卷中,写下饱含青春责任与担当的生动一笔。
▲图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文脉躬耕实践队团队成员合影
1、军体淬炼:铸魂砺志,锻造少年品格
夏令营期间,实践队以军事化训练为核心,通过队列规范、体能拓展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助力青少年塑造坚韧品格。在军姿训练中,队员化身教官,严格规范“脚跟并拢、收腹挺胸”等动作细节,通过反复练习与军歌学唱,培养孩子们的纪律意识与集体荣誉感。烈日下,孩子们身姿愈发挺拔,口号愈发嘹亮,在整齐划一的步伐中磨砺意志,在《强军战歌》的激昂旋律中厚植家国情怀。这一课程体系紧扣“百千万工程”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通过军事化管理培育纪律严明、体魄强健的乡村振兴后备军。
▲图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文脉躬耕实践队成员在进行军体课内容讲解
▲图为合成社区小朋友们在练习稍息与跨立
▲图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文脉躬耕实践队成员在进行《强军战歌》教学
2、粤语传情:乡音筑根,延续文化脉络
围绕陈村镇本土文化特色,夏令营开设粤语启蒙课程,以经典童谣与情景互动唤醒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在《月光光》《凼凼转》《齐齐望过去》等传统童谣学唱中,孩子们跟随队员逐字纠正发音,通过手势舞与角色扮演感受广府民俗韵味。课程创新融入“街市对话”“歇后语知多少”“邻里寒暄”等情景模拟,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语言练习中提升应用能力,在趣味互动中加深对本土文化的情感联结。助力“百千万工程”文化振兴目标落地生根。
▲图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文脉躬耕实践队成员进行粤语歇后语问答
▲图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文脉躬耕实践队成员在进行粤语歌曲手势舞教学
▲图为合成社区小朋友想要演唱歌曲《齐齐望过去》
3、科技启智:探索创新,点燃未来梦想
作为夏令营的特色亮点课程,3D打印工厂研学活动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对基层人才培育的需求,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队员们带领孩子们走进专业的3D打印工厂,近距离观察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工程师详细讲解“数字建模—分层打印—成品成型”的完整流程,这堂生动的“科技实践课”,不仅让孩子们接触到前沿技术,更为“百千万工程”基层人才储备注入科技动能,培养适应未来产业需求的创新型青少年。
▲图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文脉躬耕实践队3D打印工厂研学合影
▲图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文脉躬耕实践队成员带领合成社区小朋友参观生产车间
▲图为合成社区小朋友分享自己想用3D打印机打印房子
4、射击砺能:专注笃行,培育国防意识
夏令营引入安全模拟射击系统,打造沉浸式军事体验课堂。专业教官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战模拟,传授射击安全规范、瞄准技巧,从基础训练到进阶挑战,逐步提升青少年的专注力与心理素质。在“小小神枪手”体验中,孩子们屏息凝神、精准操作,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果敢。课程融入国防教育模块,通过讲述边防战士事迹、观看军事纪录片,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强国必须强军”的道理,在心中种下保家卫国的理想种子。为孩子们筑牢安全成长防线,响应“百千万工程”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要求。
▲图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文脉躬耕实践队成员在讲解仿真枪支使用的技巧细节

▲图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文脉躬耕实践队成员在给合成社区小朋友体验仿真枪支结构重量
▲图为合成社区小朋友在体验射击
从军体训练的意志磨砺,到粤语课堂的文化传承;从3D打印的科技探索,到射击体验的专注培育,文脉躬耕实践队以多元课程为合成社区青少年搭建成长阶梯。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深耕校社联动,用青春力量赋能“百千万工程”,为“强县促镇带村”战略部署注入活力,让实践之花在基层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芷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