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暑期实践团:以爱之名,为癌患点亮生命之光

发布时间:2025-08-18 16: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洛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厚植志愿服务精神,兰州大学赴兰州宁养院“忆路相伴,爱癌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0日至8月2日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及其周边社区开展了为期14天的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聚焦癌症晚期患者群体,以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疏导负面情绪、提升生命质量为核心目标,通过多维度、个性化的志愿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庭送去温暖与希望。

初入宁养:熟悉环境,开启关怀之旅

7月20日至21日,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开启了此次志愿服务的第一站。他们首先全面了解了宁养院的基本布局和日常工作流程,从温馨舒适的咨询室到设备齐全的护理间,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对患者的关怀。在熟悉环境的过程中,成员们主动协助老师整理资料,将一份份患者档案分类归档,为后续的精准服务奠定基础。同时,他们还与在院的患者亲切聊天,用真诚的笑容和温暖的话语,为患者驱散内心的孤独与恐惧。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

入户访:送“暖”上门,传递温情关怀

7月22日至25日,一部分实践团员在宁养院帮忙发药,接待前来领取镇痛药物的家属和患者,为他们讲解领取药品的流程、组织排队、填写表格,同时整理患者病历与档案。另一部分实践团员跟随宁养院老师入户随访患者,他们与患者亲切交谈,认真倾听患者心声,凭借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沟通,有效疏导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全程暖心陪伴,为患者带来心灵慰藉。

▲图为实践团成员随带队老师对患者进行入户探访

小组交流:共话心得,凝聚抗癌力量

7月26日至29日,实践团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组织小组活动,为患者、家属和成员搭建交流平台。活动设有家属分享会,大家围坐畅谈,成员分享志愿服务感受,患者和家属讲述抗癌故事。期间还安排了手工制作,大家用材料创作小物件,放松心情。音乐疗愈环节中,悠扬的旋律舒缓了患者的紧张焦虑,实践团成员全程陪伴,给予精神支持,引导大家乐观抗癌。此次活动让实践团成员、患者及患者家属三方建立了深厚情感,凝聚起共同抗癌的强大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家属活动准备材料

宣传科普:传播知识,扩大社会影响

7月30日至8月2日,实践团成员们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宣传科普上。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意,拍摄了一系列宣传科普视频。视频内容涵盖癌症的预防、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普及癌症相关知识,提高大家对癌症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同时,成员们还精心制作了宣传册,将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实用知识整理成册,发放给社区居民和过往行人。通过这些宣传科普活动,实践团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癌症患者的关注,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癌症患者的行列中来。

14天的志愿服务活动转瞬即逝,但实践团成员们用爱与责任为癌症晚期患者带来的温暖和希望却将永远延续。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担当。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受到他们的感染,加入到关爱癌症患者的队伍中,共同为构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社会而努力。

心得体会

这个暑期在宁养院的实践,让我在生命终章处读懂了爱的重量。我见证了真正的生命教育:与癌共舞不是妥协,而是学会在风暴中调整呼吸。照拂他人更是一场自我救赎,患者用笑容在苦难中凿出光亮,医护人员以专业与温度重塑职业意义。这里没有冰冷的告别,只有灵魂与灵魂的相互照亮。当掌心的温度驱散孤独寒气,当倾听成为最珍贵的礼物,我领悟到:安宁疗护是用爱编织的生命终章,让每个灵魂都能在尊严中完成最后的绽放。这段旅程,让我更懂珍惜当下,更知生命可贵。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 邓军鹏

生命脆弱但又顽强,这取决于人的意志。在参与宁养院的志愿服务过程中,部分晚癌患者的精神与心态让我大受震撼,他们能乐观的接受自己的病情,积极治疗,尽管身体虚弱,但当我们入户探访时仍旧能以乐观的心态与我们相处,我们给患者带来温暖的同时他们也教会了我们许多。更令我感动的是,宁养院优质又充满了人情味的服务,就入户探访这一部分,就有多位不同领域的专业老师带队,包括医生,护士,社工等,定期探访患者,提供免费药物缓解患者经济困难,从方方面面为患者考虑。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 陈洛

在这次暑期实践中,有幸成为宁养院义工,让我加深了对安宁疗护的了解。宁养院为癌症病人提供医疗、药物和心理支持等。第一次走访,80多岁爷爷乐观分享人生感悟,鼓励我们。也见到被癌痛折磨、流露绝望的病人。“想死”是被癌症折磨的无奈倾诉,是害怕给家人造成经济负担的压力。老师教我们如何疏导病人的心理。这段经历让我学到很多,明白生命长度有限,但可拓宽宽度,也懂得了要怀感恩与责任之心。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 李金莲

在宁养院做志愿者的这段时光,令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好多癌症病人展现出的乐观豁达,固然是其自身强大的体现,但更离不开家人的悉心照顾——是家人日夜守在病床边,为患者擦身、喂饭,给予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料,用爱为患者筑起温暖的港湾;也离不开宁养院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定期上门,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话语为患者驱散内心的阴霾。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可如何有尊严地谢幕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就像那句话所说,“心晴的时候雨便是晴,心雨的时候晴却也是雨”即使身处生命的寒冬,只要内心有阳光,依然能绽放出最温暖的光芒。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 张顺得

这次活动让我明白,关爱癌症患者不仅仅是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真诚的问候、一段耐心的倾听,都能成为他们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癌症患者们用他们的经历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 刘萌钰

本次实践活动让我感悟到,所谓社会责任,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它就在护工轻柔擦拭老人后背的手势里,在志愿者俯身调整轮椅高度的细节里,在政策制定者为一张防滑垫预算的争论里。它要求我们超越“偶尔的善心”,去追问:如何构建更公平的资源分配?如何让专业护理不再稀缺?如何让制度设计真正适配衰老的脆弱?这份责任,最终落在每个公民的日常选择与持续关注中。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陈名

在与癌晚患者的短暂接触中,我认识到人的意志有多么伟大。癌症晚期患者面对无法治愈的病况,如同那无法阻止燃烧的生命之烛,那终焉的意志却可以决定在燃烧殆尽的时刻来临之际,绽放的光芒可以多么强烈耀眼!我见过因意志垂垂朽已的病人,也见过因意志奋奋不休的患者,那坚毅与淡然的神貌深深触动了我对生命的敬畏,也让我感到一种油然而生的豪情,这无畏的意志将激励我去勇敢面对生命的困顿,让我永远谨记有那么一群人在生命的阴濛中绽放自己独特而又坚定的光彩!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潘锦燊

文 | 陈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