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农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青岛理工大学“青韵拾萃阡陌”振兴团赴青州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6 19: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郝海栋   阅读 56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郝海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引导青年学子将专业知识融入广袤乡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青韵拾萃阡陌”振兴团(国商232徐僖德、国商241宗立盛、国商241杨雅宁、国商231郝海栋、国商231白杨玉淇等)赴青州围绕“文旅农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下共同富裕”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探寻文旅农融合激活乡村动能,助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红色铸魂,探寻乡村新貌。在青州市党史专家组成员、文史研究员房师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通过参观青州市臧台战斗纪念馆、博物馆,触摸厚重的红色历史文脉,感悟革命精神。图1.臧台战斗纪念馆前

团队成员同时深入臧台村田间地头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切身了解了其生产生活实况与发展诉求。图2.团队成员在村民家中调研采访图3.团队成员在农户大棚中考察

团队成员列席臧台村党员大会,近距离观察基层民主议事与决策过程,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文旅农融合”等关键议题与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进行深度研讨,为后续调研奠定坚实基础。图4.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和党员代表集中交流


文脉传承,焕发古城新生。聚焦青州古城保护与开发,团队实地走访范公亭公园及古城核心区历史街区、商铺、民宿等30余家,深度访谈商户、游客、居民共计80余人次,系统收集并梳理古城当前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现状及游客体验反馈等一手数据逾200条,收集了大量关于古城文旅产业发展、文脉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第一手资料,精准识别文旅融合在提升业态、吸引客流、增加收入方面的关键节点与优化空间,为古城可持续运营建言献策。

图5.团队成员在范公亭公园合影留念

图6.团队成员在青州古城街采访游客


旅游兴业,共筑富民强村。在村支部委员付超带领下,团队详细考察了圣峪口村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历程,实地走访景区设施、特色民宿,并与村干部、旅游从业者、村民、游客展开多维度访谈;重点调研了天赐山景区的开发建设及“景区+社区”联动机制,深入剖析旅游产业在促进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与现实瓶颈。调研结束后,团队形成调研报告并向村委做专题汇报,提出“深化农旅体验项目”、“打造季节性主题活动”等5条具体建议,团队负责人国商232徐僖德说道“此次实践使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文旅农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当地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村委委员付超期待后续与学院深入合作,共同为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图7.团队向村委委员付超汇报交流调研收获

图8.团队与村委委员付超在圣峪口村村委前合影留念

青春宣讲,播撒振兴火种。团队走进云门山街道海天社区,同居民共话乡村振兴,举办“文旅农融合促共富”主题分享会,面向200余位居民宣讲文旅农融合成功案例。

图9.团队成员在海天社区与居民交谈

图10.团队在海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合影留念

随后,团队走进青州中学,面向高中生举办主题宣讲会。成员们结合鲜活实践见闻,生动讲述青年服务乡村的责任担当,并精心设计互动问答与“写给家乡的明信片”等创新形式,激发中学生知农爱农、服务乡村的热情。

图11.学生展示手写的明信片寄语以及互动奖品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队累计完成深度访谈逾250人次,收集有效问卷与数据资料300余份,形成村庄诊断与产业发展初步建议报告3份,举办宣讲活动覆盖受众500余人次,并与圣峪口村初步达成后续合作研究意向。

此次实践,不仅让成员们深刻理解了文旅农融合在盘活乡村资源、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更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实干担当。下一步,团队将认真整理分析调研资料,撰写高质量实践报告与政策建议书,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撰稿:于淼、孙楚、郝海栋;审核:肖学斌、马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郝海栋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