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的李官乾老师,在建始县景阳镇革塘坝社区开展了“结人际之网,炼交际之金”主题课程。本次课程以生动的互动与深刻的体验,为当地留守儿童打开了一扇理解友谊、学会合作的大门。
课程伊始,李老师便以“孤掌难鸣”的经典游戏破冰。孩子们两人一组,根据指令完成击掌动作:单数伸右手,双数伸左手,5的倍数则双手齐出。起初,不少孩子因反应不一频频出错,课堂里满是懊恼的笑声;几分钟后,默契渐生的搭档们击掌成功率显著提升,原本拘谨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灵动。这个持续十分钟的游戏,让孩子们直观体会到“协作方能成事”——正如课程强调的“有了伙伴,便不惧风雨”,简单的动作中藏着人际交往的朴素真理。
随后,黑板上贴出的水豚图片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李老师结合图片讲述“动物界万人迷”的故事:水豚因性格温和、乐于助人,与鳄鱼、狗狗等各类动物都能友好相处。李老师顺势引导孩子们列举身边“像水豚一样的同学”,并邀请他们分享“被朋友帮助时的感受”,原本安静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那些平时被忽视的孩子,在同伴的提及中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课程中段,一名学生站上讲台朗诵课文,第一次,台下孩子们或低头摆弄文具,或与同桌窃窃私语;第二次,李老师要求大家注视演讲者,用点头与微笑回应。朗诵结束后,他请孩子们换位思考:“被认真倾听时,心里是不是更温暖?”孩子们的点头与沉默,胜过千言万语。紧接着,他列出三条倾听准则:精力集中、表情专注、用动作回应,这些来自课程的要点,在亲身体验后变得格外清晰。
课堂尾声,李老师开展了“友谊树”绘画活动,成为课程的点睛之笔。孩子们在卡片上画出象征友谊的树叶,写下想对朋友说的话或交往准则。有的孩子画了两只紧握的手,旁边写着“互相帮助”;有的则在树叶上写下“不吵架”,稚嫩的字迹里藏着对友好关系的向往。当这些卡片贴满象征成长的树干,这些“友谊树”以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扎根心底。
课程结束后,记者采访到李官乾老师,他说道:“这堂课的价值,不在于教会多少理论,而在于让孩子们感受到‘被接纳’的温暖,掌握‘去联结’的方法。课程里说,同伴关系是安全感的来源,我们希望这堂课能成为一颗种子,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懂得用真诚与包容编织自己的人际之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