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冯溦)为持续响应麻布岗镇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宣传与发展需求,以实践深化广师大学子对乡村振兴的探索。2025年7月中旬,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寻光求新突击队”奔赴麻布岗镇大长沙村,以脚步丈量土地,用镜头记录变迁,在古村新貌间探寻“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小队于午后抵达大长沙村,阳光洒落龙川县田埂,大长沙村在古榕庇荫下缓缓铺展画卷。小队循迹而行,“一河两岸”景致中,斑驳的清代古桥与粼粼新桥遥相对望,微风拂过,河水泛起层层涟漪,大长沙村始建于明朝,是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古桥与新桥,恰似两个沉默的时光锚点,静静定格住岁月的流转。队员们沿着沿河休闲步道走去,青苔覆满的古炮台静立一隅,砖石缝隙里,探出几株绿植,似在诉说往昔抵御外敌、守护家园的烽火岁月;相邻祠堂飞檐斗拱,穿堂风声激活历史气韵,为古村叙事配上生动旁白。
图为大长沙村古桥 黄嘉瑶 摄
行至感恩广场,这是村内新建的公共空间,从广场上还能俯瞰到“一河两岸”的田园风光;“感恩奋进,续写辉煌”,华英团队的碑石立在河边,团队创始人杨云汉先生鼎立资助大长沙村感恩广场的建设,当然也少不了村民的支持和配合,“为述其事、记其名、彰其行,以励后昆,更祈吾地英才辈出,善化成俗,以谢善举,特勒此碑”,可知感恩广场的建成,也是希望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风气在村里传承和弘扬,成为村庄的优良传统。老榕守望新居、古桥凝望新桥,新旧交融的和鸣里,发展密码悄然藏纳——这是大长沙村对“百千万工程”的独特注解,更是古村在传承中创新的生动缩影。
图为大长沙村感恩广场 冯溦 摄
随后,在杨书记的带领下,小队来到了大长沙村果园种植试验地进行调研,先去参观了桃园、橙子园和百香果园,青涩的桃子和脐橙静待成熟,书记说再等上半个月,到时候咬开就能看到蜜似的汁水,藤蔓织就的绿色穹顶下,百香果的酸甜气息裹挟泥土芬芳扑面而来,书记随手剖开一枚绿果,金黄果肉流淌出蜜意,这颗自然馈赠的“甜果”,正是大长沙村产业振兴的鲜活注脚。
随后,杨书记笑着领我们往果园旁的小平房走,让我们来参观该村的农产品直播间,推开门,里面很亮堂:镜头正对着一张大桌,两旁摆着补光灯,旁边的柜子上摆着礼盒——有装百香果的,也有写着桃子和鲜橙的,杨书记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各种设备,分享电商直播的规划与经验,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完善,大长沙村的电商直播已是产业振兴的缩影。
图为寻光求新队员参观农产品直播间 万梦焱 摄
当被问及实践感悟,小队的队员表示:“大长沙村让我们看见‘百千万工程’的真实模样——不是冰冷的政策,而是古桥边的笑声、果园里的果香,是村内和果园里的网红打卡点,也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的写照。我们愿成为‘传声筒’,让更多人听见这座古村的新声。”
图为“寻光求新”突击队队员与书记合照 万梦焱 供图
从旧岁古桥到新兴产业,从传统文脉到青春赋能,大长沙村正以“百千万工程”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寻光求新突击队的此次探访,既是青春视角的“田野观察”,更是校地协同助力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期待更多力量汇入,让古村果香持续飘远,让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心安长沙,梦启振兴,未来可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筱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