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为笔赋能乡村更新,用青年实践书写振兴答卷——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8-16 21: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施虹宇 胡家梦 陈翔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710日,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景溪村开展为期3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围绕“以竹代塑”国家试点背景,以“乡村空间活化+业态规划设计”为核心任务,确立了以“研学教育—竹创工坊—竹憩驿站”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空间改造方向,探索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下的乡村振兴创新路径。

景溪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生态资源丰富,盛产毛竹、蝉花、茶叶等特色农产,拥有良好的林地基础和传统工艺技艺。近年来,随着青年外流与宅基地空置等问题加剧,村庄出现部分建筑闲置、资源利用率低、产业联动薄弱等现象,迫切需要通过创意路径激发在地潜力,推动村庄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

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踏勘、空间测绘、问卷调研、村民访谈等多维调研手段,深入了解村庄生态本底、人文资源与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团队提出以“研学+产销+休憩”三类功能为引导的空间改造策略:在主屋空间设计“可变式研学课堂”,实现竹文化与生态教育双重传播;在庭院与空地打造“竹创工坊”与“共富集市”,赋能村民手作与农特产品销售;在竹林后院布局“竹林冥想区”与“茶饮阅读角”,营造疗愈慢生活体验场景。

此外,团队还设计了“留筠·竹生”项目品牌视觉系统与线上传播平台,包括打造独特的导视系统、品牌LOGO、开发系列文创产品等,助力景溪村打造生态化、系统化、品牌化的乡村振兴样板。

▲图为实践工作合照

次社会实践不仅为景溪村带来了具备落地可能的空间提升方案,也为未来“以竹代塑”国家试点建设提供了示范构想。团队以生态创意回应乡村诉求,以专业设计服务地方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未来,景溪村将在生态价值转化与乡村共富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书写“以竹代塑”的发展新篇,有望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活化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典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施虹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