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永嘉县碧莲镇鱼仓村对埠自然村中一处向阳的山坡上,一棵枝干虬劲的古柚树撑起如盖浓荫。7月16日-17日,浙江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王美燕老师等带领“柚见果香”暑期社会实践团寻访缔造了永嘉早香柚产业的百年古柚树的背后故事。99岁的吴浩妹老人是这棵古柚树的守护者,实践团成员围坐在这位精神矍铄的古稀老人身旁,听她娓娓道来一段跨越近百年的守望——这棵被尊为“永嘉早香柚母树”的百年古树,是如何从一粒偶然落地的种子,成长为带动7000亩产业的富民之根。
图为早香柚实践团合影
无心之种:房前柚苗结出意外惊喜
“我娘家是茗岙的,我十一二岁来这里走亲戚时,它已经这么高哩!”吴奶奶颤巍巍地比划着一米多的高度。据吴奶奶回忆这棵柚子树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她的丈夫林金钱种下的。他的姐夫是茗岙人,常年在福建厦门弹棉花。林金钱十一二岁时便跟随姐夫在厦门弹棉花。有一次,林金钱从厦门带回来一些柚子,食用后就随手将种子撒播在房屋旁边。几年后长出数株树苗,最终一株成活。“我十八岁嫁到林家时,这棵树已经长成了。我们婚后,把它从背阴处,移到了现在的地方。” 吴奶奶回忆道。
当枝头第一次挂上青果,村民皆不以为意。永嘉县气候非常适宜栽种柑橘,已有1000多年柑橘栽培历史。早在南宋时期,被誉为“果圣”的韩彦直在担任温州知州时,深入当地民间探索柑橘的品种谱系和种植技术,撰写了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柑桔专著《橘录》。永嘉当地的村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土缶”(柑橘的一种),但野生“土缶”大多苦涩多籽、品质很差。“是我家小子胆大!”老人眼中闪着光回忆道,年幼的儿子攀上树枝摘下果实,打开柚子的瞬间清冽香气四溢,蜜甜的汁水惊动了全家。这棵自然生长的实生苗,就此改写了命运。
图为实践团与早香柚奶奶合影
慧眼识珠:一颗金柚震动四方
早香柚产业的源头可溯至上世纪70年代——时任县农业局特产站站长陈少华和原碧莲区林业站技术员周良东等人下乡途中听闻了这棵与众不同的柚树并上门探访。据陈少华回忆,当时农户已经将柚子摘下放在床下,推开房门时“满屋清香”的情景至今鲜活。
1979年,周良东以这棵柚树为母本,在村民的房前屋后进行“土缶”高树嫁接试验,并获得了成功。1984年,在永嘉县实生优质“土缶”评选中,这棵母树被评为全县第一名优良单株。此后,县农业局开始在碧莲镇和白泉乡下辖的六个村庄推广早香柚:精选当地土柚树为砧木,嫁接母树优株枝条。此举不仅使早香柚得以繁育推广,并培养出首批嫁接技工,更使嫁接果实现“核少质优”的突破,完美复刻母树风味。“80年代嫁接潮那会儿,剪下的枝条卖到100块一斤!”碧莲镇农技服务中心金爱菊主任翻译着吴奶奶的方言,实践团成员发出阵阵惊叹。
碧莲镇早香柚不负众望,创下一系列佳绩。1988年在永嘉香抛鉴定会上获权威认证,经吴光林、翁迈东等专家品鉴,依其“香浓早熟”特性正式定名“永嘉早香柚”。1989年被评为浙江柚类评选魁首,及全国优质水果第八名。1995年又摘得全国农博会金奖,碧莲镇的早香柚从此声名鹊起。
图为早香柚
慧眼识珠:一颗金柚震动四方
早香柚产业的源头可溯至上世纪70年代——时任县农业局特产站站长陈少华和原碧莲区林业站技术员周良东等人下乡途中听闻了这棵与众不同的柚树并上门探访。据陈少华回忆,当时农户已经将柚子摘下放在床下,推开房门时“满屋清香”的情景至今鲜活。
1979年,周良东以这棵柚树为母本,在村民的房前屋后进行“土缶”高树嫁接试验,并获得了成功。1984年,在永嘉县实生优质“土缶”评选中,这棵母树被评为全县第一名优良单株。此后,县农业局开始在碧莲镇和白泉乡下辖的六个村庄推广早香柚:精选当地土柚树为砧木,嫁接母树优株枝条。此举不仅使早香柚得以繁育推广,并培养出首批嫁接技工,更使嫁接果实现“核少质优”的突破,完美复刻母树风味。“80年代嫁接潮那会儿,剪下的枝条卖到100块一斤!”碧莲镇农技服务中心金爱菊主任翻译着吴奶奶的方言,实践团成员发出阵阵惊叹。
碧莲镇早香柚不负众望,创下一系列佳绩。1988年在永嘉香抛鉴定会上获权威认证,经吴光林、翁迈东等专家品鉴,依其“香浓早熟”特性正式定名“永嘉早香柚”。1989年被评为浙江柚类评选魁首,及全国优质水果第八名。1995年又摘得全国农博会金奖,碧莲镇的早香柚从此声名鹊起。
图为早香柚母树
生命接力:科技特派员续写守护传奇
随着吴奶奶年近期颐,母树曾因缺乏系统养护出现衰败迹象:树干虫洞增多,枝叶稀疏,结果量大减,周边环境杂乱不堪。母树出现濒临死亡的迹象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20年11月,永嘉县政府紧急启动“早香柚母树保护计划”,清理了母树周围的生境建造了护栏,并委托当地的早香柚种植大户徐富国开展日常的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等工作,任期五年。同时,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提供管理技术指导。
2024年,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农林大学王美燕老师团队加入母树保护的行列。团队发挥浙江农林大学的优势,邀请专家现场诊断,并联合学校古树名木保护研究院和镇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制定“一树一策”保护策略,开展了一系列树体修复、母树复壮、生境改良、病虫害防治、树体支护等科学救护措施。经过近一年的精心救护,早香柚母树重焕生机,周边环境显著提升。随着母树生长态势持续向好和周边环境改善,后续还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开展古树名木数字化保护,让这棵百年“母亲树”的生命活力长久延续。
绿荫成海:古树新枝见证共富之路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从这棵百年母树繁衍出的早香柚已经形成7000亩种植规模,年产量约8000吨,年产值超8000万,早香柚成为了碧莲镇的重要产业支柱。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大若岩、巽宅等乡镇的农户种植早香柚。
近年来,碧莲镇通过乡村振兴项目推动产业升级,获批的省级综合试点项目,将重点建设数字化种植基地、集散中心、展示中心和三产融合项目,带动就业,促进农户增收。其中,石背凹早香柚种植基地将建设标准化示范种植核心基地180亩,全部采用标准化种植、滴灌系统、轨道运输等先进设施。
站在老树下眺望绵延翠岭,吴奶奶的骄傲溢于言表:“家家盖新房、买新车,都是托它的福!”实践团成员轻抚龟裂的树皮,测量数据的手势格外郑重——他们正为母树建立数字化保护档案,并计划利用新媒体传播这段传奇。队长裴同学感慨:“这不仅是农业‘芯片’,更是一位普通农妇用一生写下的‘人树共生’史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华兰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