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绘丰收,青春助振兴——“红色绘影”突击队为东塘灶村添彩农耕文化墙绘
在廉江市营仔镇东塘灶村,一面斑驳的老墙,正被金黄的稻浪与丰收的喜悦重新唤醒。7月5日-8日,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红色绘影”突击队的学子们,以画笔为犁、颜料为种,将乡村丰收景象与稻草利用智慧绘入墙中,让农耕文化随色彩在田间地头流转。
深耕乡土,锚定墙绘创作内核
东塘灶村稻作文化底蕴深厚,稻草作为丰收伴生物,承载着独特的乡土记忆。基于村落文化特质,队员们围绕“丰收场景与稻草利用”确定创作方向,将农民劳作、稻草堆叠等元素纳入画面,既呼应乡村情感共鸣,又暗含资源利用的现代理念为确保墙绘与村落环境自然融合,队长带领队员们实地考察绘画场地,测量墙面尺寸、观察光照角度,结合周边稻田景观调整构图比例,让艺术表达与乡村肌理紧密衔接,使这幅作品成为连接传统农耕智慧与当代乡村发展的视觉纽带。
队长带领队员实地考察绘画墙面
四日奋战,勾勒乡村丰收图
绘制期间,队员们严格遵循既定计划,每日按时段有序开展工作。清晨趁气温适宜便开始轮廓勾勒,正午时段集中进行色彩调配与细节打磨,傍晚则针对画面整体效果进行校准修饰,形成高效协作的创作节奏。为精准呈现稻作文化的独特韵味,团队提前搜集大量稻穗形态的资料,结合对乡村风貌的整体观察,反复调试色彩明度与饱和度,力求还原稻浪翻滚的视觉层次。从线条勾勒的精准落笔,到色块填充的均匀晕染,再到纹理刻画的细致处理,每道工序都凝聚着专业考量。四天时间里,队员们始终保持专注,以稳定的创作状态推进画面成型,让丰收的生动场景在墙面上逐步铺展,呈现出兼具乡土气息与艺术张力的视觉效果。
队员进行墙绘创作
墙绘“传情”,唤醒乡土新活力
斑驳老墙已化为鲜活“丰收长卷”:饱满稻穗在风中颔首,农民弯腰收割的身影透着劳作的热忱,憨态可掬的稻草人与码放整齐的草垛相映成趣,勾勒出乡村丰收的生动图景。这面墙成了村民驻足观赏的新景致,老人借此讲述农耕故事,年轻人从中重温乡土记忆。墙绘以艺术语言让稻草资源化理念自然融入乡村生活,推动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环保理念融合,为乡村治理注入文化活力,成为承载乡土情感、传递文明理念的公共文化载体,让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更具温度与深度。
墙绘成果
墙绘成果
墙绘成果
墙绘成果
作为岭南师范学院“百千万工程”三下乡的持续实践,“红色绘影”突击队在东塘灶村的这次创作,是用美育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又一尝试。从丰收场景到农耕智慧,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让乡土文化有了具象的表达。当艺术与农耕相遇,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正跃动着越来越多充满烟火气的青春印记——以画笔为媒,让传统“活”起来,让乡村“美”起来,这便是青春力量在田野间写下的生动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殷诗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