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通讯员:胡娇)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徽映乡韵,法炬照振兴”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陕西西乡县五丰社区,以“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为使命,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实践团成员向下扎根,将爱国火种播撒童心;向上求索,从峥嵘岁月汲取力量,在“向下传承”与“向上学习”的双向奔赴中,完成了一场生动的青春接力。
向上学习:致敬功勋,赓续红色血脉
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精神的渴求,实践队员们向上追寻,怀揣崇敬之心叩开了西乡县退伍军人的家门。这是一次向功勋致敬、向历史学习的宝贵旅程。
在第一位退伍老战士的家中,这位曾作为炮兵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战士,目光如炬。“每一发炮弹打出去,都是为了身后的祖国和人民能安宁!”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穿越时空,重重敲击在队员们心上。
第二位老战士的故事,将大家带到了祖国西南边陲那场艰苦卓绝的老山轮战。作为原40师118团的一员,他深情回忆起在云南麻栗坡那片浸染着英雄热血的土地上的日日夜夜。“我们守卫的不仅是山头,更是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看到陵园里那些年轻的名字,就时刻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诠释了“老山精神”中“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深刻内涵。
第三位老战士的身份尤为特殊,他是一位“两参”人员——既参加过边境作战,又曾投身于国家重大国防工程。他结合自身经历,动情讲述了在极端保密环境下工作的艰辛与荣光。“那时候,只知道任务高于一切,个人得失、甚至姓名都可以隐去。我们在看不见的地方,为的是让国家有‘硬骨头’,挺直腰杆!” 他隶属于84638部队(即守卫221厂的“硬骨头八连”)这样的英雄集体所展现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在荒原戈壁、在无形战线上,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共和国的坚强盾牌。
队员们围坐在老兵们身旁,如饥似渴地聆听着这些跨越时空、浸染着烽火与坚守的记忆。褪色的军装、泛黄的旧照、珍贵的军功章、朴实却铿锵有力的话语,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同一个信念:“若有战,召必回”的赤胆忠心,“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以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永恒誓言。队员们不仅是忠实的记录者,更是虔诚的学习者。他们紧握老兵的手,传递着后辈的无限敬仰,更是在用行动表达接过历史接力棒、赓续红色血脉的坚定决心。这些来自不同战场、不同战线却同样滚烫的故事,是最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让“爱国、忠诚、担当”的精神,在向上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无比具体而厚重。
向下传承:播撒火种,启迪少年担当
实践队员们深知,爱国情怀的培育需从娃娃抓起。下午,他们化身“青春引路人”,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一堂主题为“厉害了,我的国”的精彩班会。队员们向下倾注热情与知识,通过精心设计的PPT,带领孩子们穿越时光长廊:从“厚棉衣”到“轻羽绒”的温暖变迁,从“漏雨平房”到“明亮居室”的居住飞跃,从“两天一夜”到“高铁十小时”的速度奇迹,从“吃饱就行”到“营养均衡”的生活品质提升……孩子们踊跃分享身边变化,童言童语中饱含着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真切惊叹与自豪。
传承,更在于精神的启迪。队员们将民族英雄的故事化作滋养心灵的甘露:王二小智勇诱敌的少年胆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惊天壮举,邱少云烈火焚身纹丝不动的钢铁意志,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每一颗幼小心灵。面对孩子们“他们为什么不怕?”的纯真发问,队员们深情讲述“爱国、爱党、爱人民”的赤诚信仰,将英雄无畏的精神密码向下传递。从战火纷飞中保家卫国的先烈,到和平年代如钱学森铸国之重器、袁隆平端牢国人饭碗的先锋楷模,榜样的力量如涓涓细流,悄然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班会尾声,队员们引导孩子们思考“新时代少年担当”,阐释“尊国象征、认真学习、守纪明礼、爱护环境、弘扬正能量”的爱国行动指南。当孩子们在纸上郑重写下“科学家”、“军人”、“老师”、“警察”等梦想时,一颗颗爱国的种子、一份份未来的担当,在队员们用心播撒的土壤中悄然萌芽。
此次西乡之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徽映乡韵,法炬照振兴”三下乡实践团以知识雨露向下传承爱国薪火,用青春脚步向上学习英雄本色。实践团在服务奉献的火热实践中,让警服蓝与爱国红在西乡的热土上交相辉映,以“向下传承”播撒希望,以“向上学习”汲取力量,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唱响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文|胡娇
图|胡娇 蒋吴言
审定|黄曼怡 徐为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