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术+”彩虹课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湍口镇小学的小朋友带来非遗专题课程,给湍口镇少年儿童带来精彩纷呈的“非遗课堂”,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
漆为扇韵,今人共守
在漆扇制作课程中,实践团成员详细讲解了漆扇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制作工艺,小朋友们纷纷参与到这场“非遗”美育活动中。从古代文人雅士手中的精美折扇,到现代的非遗文化特色礼品,小朋友们在了解漆扇知识的同时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传统工艺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匠心。
梦回古代,光影传奇
实践团将传统戏曲艺术——皮影戏,引入课堂。精彩的皮影戏经典剧目,充分调动了小朋友的创作热情。实践团成员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了皮影道具的制作过程,并带领小朋友们以“四大名著”的人物形象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本环节,让小朋友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戏剧文化的独特韵味,也让小朋友们认识到非遗文化是跨越时空、富有故事性的艺术瑰宝。
浸染蓝调,扎染千年
“彩虹课堂”特别设置了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扎染课程。小朋友们在实践团成员的带领下,创作了充满童趣的扎染作品。这不仅让孩子们领略到民间传统染色工艺的独特魅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感知力,实践团的成员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思考,并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艺术+”彩虹课堂通过寓教于乐的非遗体验,包括漆扇制作、扎染制作以及皮影戏讲解,小朋友们在亲身体验中不仅学到了中华非遗文化的传统技艺,体验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更帮助小朋友们提高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在心中种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未来,彩虹课堂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的非遗教育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手中、眼中、心中不断延续和发展,让非遗新苗茁壮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编辑/“艺术+”彩虹课堂实践团文编组
摄影/“艺术+”彩虹课堂实践团摄影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祁宇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