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最佳团日|化学2502团支部走进秦腔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唤醒非遗新认知

发布时间:2025-10-22 20: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舒明珠   阅读 59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校园活动

2025年10月18日,化学2502班民族组全体成员走进西安秦腔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认知非遗、热爱非遗”为主题的文化实践教育活动。通过集中讲解、分组互动与心得分享相结合的方式,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了秦腔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完成了一次从“陌生”到“热爱”的文化认知跨越。

▲图为化学2502团支部民族组同学参观合影

活动伊始,同学们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逐步深入秦腔的世界。从象征身份尊卑的红色蟒袍金线绣纹,到代表武将英武的黑色靠甲,每一件戏服、每一件道具背后的“讲究”,都让同学们第一次意识到,秦腔的艺术语言就蕴藏在这些精致的细节之中。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古老的戏台仿佛在眼前重现。

在分组互动体验环节,非遗的魅力从“可观”走向“可感”。一组同学在非遗老师的亲手指导下学习秦腔脸谱勾勒。当笔尖在纸面上描画“包拯”那象征刚正不阿的黑色额妆时,成员周洋感到“笔尖划过纸面的触感特别真切”。他表示,这次体验让他深刻体会到,非遗并非陈列于展柜的“老物件”,而是能够亲手触摸、用心感受的“活文化”。

与此同时,另一组同学则投入到秦腔皮影的制作中。成员高浩仁分享了他的深刻印象:在用小刀精心刻制皮影人物衣角时,非遗老师强调“皮影的每个纹路都要对称,这样映在幕布上才好看”。这让他认识到,看似简单的工序背后,是匠人无比的耐心与坚守。活动前,他曾觉得秦腔“离自己很远”,但一段高亢激昂的《三滴血》唱段,以及对其两千多年历史与丰富流派的了解,彻底扭转了他的看法。

在最后的心得分享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交流彼此的新发现与新感动。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走进博物馆、亲手体验非遗技艺,是打破隔阂、建立文化共鸣的最佳途径。先前对秦腔的模糊印象,被具体的感知和由衷的赞叹所取代,“原来秦腔这么有魅力”成为许多同学的共同心声。

本次秦腔博物馆参观学习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深度化感知”为核心,成功地将秦腔非遗文化融入真实场景。活动不仅有效填补了同学们在秦腔文化认知上的空白,更在亲手触摸与亲身感悟中,激发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认同与热爱,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舒明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