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之力护生态 以规范之行守文明——星火筑梦青年志愿服务团开展“大先生”科学家精神宣讲志愿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2 23: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汪子一 聂毓莹 杜泓萱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10月22日讯(通讯员 汪子一 聂毓莹 杜泓萱)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文明生活意识,将生态保护与安全理念融入日常,近日,星火筑梦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天津北辰区瑞景街道,联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以朱彤的科研精神为指引,通过理论讲解、实验体验、场景模拟等形式,让青少年在互动中理解文明内涵,在实践中践行科技护生态、规范保安全的理念。

一、解码生态与安全,筑牢文明认知根基

活动开篇,志愿者以朱彤的科研经历为切入点,结合天津本地生态环境特点,向青少年解读“文明生活与生态安全的共生关系”。志愿者介绍,朱彤院士团队长期致力于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研究,曾参与天津滨海新区空气质量改善方案制定,其“从源头减污、用科技护蓝”的理念,正是文明生活的核心逻辑——文明不仅是个人行为规范,更是对生态环境的责任。

围绕“生态保护”,志愿者结合朱彤院士的“大气颗粒物溯源”研究,用通俗语言讲解:“天津的海河水质、城区空气质量,都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比如随手分类垃圾能减少土壤污染,绿色出行能降低尾气排放,这都是在践行‘朱彤院士提倡的生态保护小事’”;针对“安全出行”,志愿者结合天津五大道、古文化街等热门区域的交通特点,展示朱彤院士团队调研中“城市交通与空气质量协同优化”的案例,引出“安全出行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减少交通拥堵、降低尾气污染的文明行为”,让青少年理解“生态”与“安全”的内在关联。

二、践行科技实践,培育文明生活习惯

为让理念落地,活动设置“生态小实验”与“安全场景模拟”两大实践环节,均融入朱彤院士的科研思维。

生态实践:水质检测小实验:志愿者带来简易水质检测工具,指导青少年采集社区景观池水样本,参照朱彤团队常用的“水质指标检测法”,检测pH值、浊度等指标。当孩子们发现“加入模拟污染物(肥皂水)后水质浊度升高”时,志愿者顺势讲解:“这就是朱彤院士说的‘污染物累积效应’,我们随手倒掉的废水,都会影响河流生态,所以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很重要”。

安全模拟:天津特色交通场景演练:结合天津“老城区小马路多、景区人流量大”的特点,志愿者搭建迷你场景(模拟古文化街路口),让青少年扮演“行人”“司机”,演练“雨天穿亮色衣物”“避让观光马车”等安全行为,并对照朱彤团队提出的“城市交通微循环优化建议”,讨论“如何通过文明出行减少拥堵、保护空气质量”。

三、活动影响:文明理念扎根社区,科技思维助力日常

此次活动让青少年跳出“文明只是‘不乱扔垃圾’”的浅层认知,理解“文明生活是生态保护与安全出行的结合体”。活动后,20余名青少年主动加入社区“生态监护小队”,定期参与景观池维护;不少孩子向家长分享“朱彤院士的生态小故事”,带动家庭践行绿色出行。社区负责人表示,活动将大先生的科研精神转化为可落地的文明行动,为社区常态化开展文明教育提供了“科技+实践”的新路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子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