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揭韵遗珍”实践团赴揭阳调研非遗瑰宝 科技赋能焕发文化新生

发布时间:2025-08-16 22: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鄢怡然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鄢怡然)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华韵铸鼎揭韵遗珍三下乡团队深入广东揭阳,围绕潮州木雕与潮汕英歌舞两项国家级非遗文化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团队以 “科技赋能非遗传承”为核心,通过技术开发、文创设计、宣传推广等多维度行动,让传统非遗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 。

技术赋能:搭建非遗数字化传承平台

“揭韵遗珍”小队技术组聚焦“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全力推进非遗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小队官网主体架构已搭建完成,集成下载游戏、观看实践视频、浏览数字文化馆、查询团队动态等核心功能,并配套开发小程序实现多端适配。其中,模拟木雕制作全流程的在线小游戏可让用户沉浸式体验设计、雕刻等步骤,通关后还可解锁文创奖励;数字文化馆收录潮州木雕知名作品及详细介绍,结合VR技术呈现木雕与英歌舞资料片,让用户足不出户感受非遗魅力。

图为揭韵遗珍小队官网  在非遗活态传承方面,技术组开发的AI英歌舞动作识别系统已实现核心功能:通过提取人体运动骨架,实时捕捉用户动作并与教学视频比对,精准识别动作偏差,为学习者提供科学纠正建议,有效降低英歌舞单人动作的学习门槛。

图为AI技术辅助英歌舞动作教学

匠心传承:“揭韵遗珍”小队亲身体验潮州木雕制作工艺

“揭韵遗珍”小队成员走进德丰工艺木雕厂,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亲身体验这项传统工艺的制作全过程,深入感受指尖上的千年匠心。

活动中,队员们在木雕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尝试使用刻刀、凿子等工具,从简单的线条勾勒练起,在木料上慢慢雕琢出基础图案。过程中,木雕传承人详细讲解了潮州木雕“分层镂空”等独特技法,演示了如何通过多层雕刻营造出立体通透的视觉效果,以及贴金、髹漆等工序如何让作品焕发光彩。

队员们纷纷表示,亲手操作才深刻体会到这项工艺的精妙与不易——每一刀的力度、角度都需精准把控,稍有不慎便会破坏整体效果。此次亲身体验不仅让他们对潮州木雕的技艺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被传承人坚守数十年的专注与热爱所打动,为后续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图为揭韵遗珍小队队员在木雕传承人指导下制作木雕作品

文创创新:用年轻化表达活化非遗元素

“揭韵遗珍”小队美工组以非遗文化为灵感,打造系列轻量化文创产品。团队以队内IP“英小棠”为原型设计的16个微信表情包已正式上线,用俏皮形象传递英歌舞的活力与木雕的细腻。同时,围绕木雕纹样、英歌舞经典动作设计的电子明信片、主题壁纸及电子徽章均已完成创作,将通过游戏联动模式发放,让用户在互动中加深对非遗的认知。

图为“揭韵遗珍”文创IP微信表情包

多维传播:让非遗文化故事触达更多受众

“揭韵遗珍”小队宣传组同步发力线上传播,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开设“揭韵遗珍”官方账号,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分享调研见闻与非遗知识。截至目前,“揭韵遗珍”全平台内容浏览量过万,微信公众号浏览量超4000次,点赞超1000次;微信视频号单条视频作品浏览量超万次,小红书平台相关内容浏览量超2000次,抖音、快手账号浏览量均破千,让揭阳非遗文化故事触达全国多地受众。

摄影组则深入非遗传承一线,完成对潮州木雕传承人陈德丰及其学徒的专项采访,并跨界对话紫陶大师方晔、泥塑大师方晓青,挖掘非遗技艺的共通与创新,在微信视频号发布的木雕工艺专项微纪录片《木上潮韵——岁月沉淀出的文明史诗》已收获百余点赞。同时,团队拍摄英歌舞演员访谈、非遗知识讲解影片,并正在制作记录木雕与英歌舞“传承与新生”的微电影《守·跃》,用镜头留存非遗活态传承的珍贵瞬间。

图为已在“揭韵遗珍”微信视频号发布的潮州木雕纪录片《木上潮韵》

此次实践活动中,北京科技大学“揭韵遗珍”实践团以“求实鼎新”校训为指引,用“求实”态度扎根非遗调研一线,以“鼎新”精神探索科技赋能路径,让传统技艺在数字工具中延续文脉,在新颖表达中焕发活力。未来,团队将持续打磨实践成果,让揭阳非遗的文化魅力跨越地域,在新时代绽放更持久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鄢怡然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