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师大学子任家台实践:青春智慧探索耕旅融合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16 22: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任树森 锡欣彤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任树森 锡欣彤)2025年7月,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耕旅兴农”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任家台,开展了为期一天的集中调研活动。这支由高校青年组成的队伍,怀揣着对乡村发展的热忱,试图以青春视角和专业智慧,探寻滨海乡村在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耕地资源的现存状态、价值重估的可行路径,以及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周密准备,为实践筑牢基础

实践前,团队在校内召开专题会议。队长详细讲解了“耕旅兴农”主题的调研目标和意义,并根据队员的学科背景与能力分工:问卷设计组负责设计包含耕地利用现状、旅游产业影响、耕旅融合意愿等内容的调研问卷;外联访谈组要深入村里,对接农户、经营者等不同群体进行访谈;数据采集与记录组确保问卷有效回收、访谈信息规范留存;安全督导专员强调了海滨作业、高温防护、沟通礼仪及应急措施,为实地调研做好保障。

图为耕旅兴农社会实践队动员会 李凌宇 供图

深入调研,直面耕地与旅游的矛盾

一踏入任家台村,这个兼具浓郁渔村风情与旺盛旅游活力的滨海村落,队员们便迅速聚焦核心问题:有限的耕地资源在当前发展阶段的具体状况,以及其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们分成多个小组,沿着村落的街巷深入走访,向不同群体发放问卷、开展面对面访谈。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清晰地了解到,受滨海地区独特地貌的影响,任家台村的耕地呈现出总量偏少、地块分布零散的特点,传统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变化和生产成本上升而逐渐降低。与此同时,随着当地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景区或民宿集中区的耕地,要么被用于建设旅游配套设施等非农用途,要么因种植收益远低于旅游相关产业而被闲置。这种耕地资源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的“边缘化”趋势,凸显了乡村发展中保护耕地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平衡难题,也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张力。

图为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任家台 李凌宇 供图

汇聚诉求,明确耕旅融合的方向

调研过程中,团队还系统收集了各方对于耕旅融合发展的诉求与期待。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村民们希望能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通过“微型认养农业”“农事体验活动”等创新方式,让耕地不仅发挥生产功能,更能展现其文化传承、景观营造、农业教育等多元价值,从而在守护土地的同时,提升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许多游客表示,当前同质化的滨海旅游产品已难以满足需求,尤其是亲子家庭和研学旅行群体,他们更渴望能深度体验当地独特的农耕渔作文化和传统技艺,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具参与感、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体验。这些来自市场的声音,为任家台村耕旅融合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清晰的市场方向,也让队员们看到了耕旅融合的潜在价值和发展空间。

图为实践队员对商贩进行访谈 李凌宇 供图

实践总结,彰显青年使命与担当

尽管本次集中调研仅有一天时间,但队员们凭借高效的组织协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顺利完成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并对任家台村的耕旅融合发展形成了初步的认知构建。通过调研,他们不仅收集到了关于当地耕地保护现状和产业融合转型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更切身体会到国家战略在乡村落地过程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队员们认为,在严守耕地红线这一底线要求的前提下,任家台村的耕旅融合发展需要多方合力:通过政策层面的有效引导,破解土地利用的瓶颈;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耕旅业态,避免同质化竞争;深挖农耕文化与渔家文化的内涵价值,增强产品的吸引力。

此次实践的成果,为“耕旅兴农”课题的深入研究和后续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充分展现了高校青年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用创新思维和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图为耕旅兴农实践队成员合照 李英姿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树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