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绿意盎然。2025年8月7日至13日,一支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的团队——绿野寻踪暑期社会实践队,怀揣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与探索“三生共赢”路径的使命,深入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林场,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绿色长征”生态文明宣讲与绿色科技创新专项暑期实践活动。
狼牙山林场,作为太行山脉北端东麓的重要生态节点和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因其复杂的地形特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显著的生态修复成效,成为团队实践的优质胜地。
扎根战略前沿,解码太行山绿色奇迹
在郁郁葱葱的林海中,队员们跟随林场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了狼牙山的生态现状,实地考察了不同海拔的植被分布。“过去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是风沙南侵的通道。通过‘三北’工程和太行山绿化专项,科学选育油松、侧柏等适生树种,构建乔灌草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才有了今天的苍翠屏障。”护林员的深情讲解,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背后是无数林业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通过实地参与森林防火灭火演练、林下废弃物清理、学习园艺修剪技术,队员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每一片绿叶的安宁,都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和持之以恒的守护。
图为狼牙山国有林场护林员为团队成员讲解林场资源分布
“绿野寻踪”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 刘阳英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狼牙山国有林场进行森林防火灭火训练
“绿野寻踪”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 侯月娴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狼牙山国有林场进行林下废弃物清理
“绿野寻踪”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 高梓萱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狼牙山国有林场进行园艺修剪技术学习
“绿野寻踪”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 刘阳英 摄
文冠金果,撬动绿色经济与生态安全的共赢支点
在易县文冠果繁育基地,队员们挽起裤腿,走下田间,在技术员指导下亲手栽下两株文冠果幼苗。林场负责人详细介绍:“保定市出台了专项规划和政策,通过科技赋能、金融支持,文冠果产业已初具规模。”这种耐旱耐寒、浑身是宝的“北方油茶树”,正逐步成为保定市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和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载体。
图为团队成员在河北文冠农林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易县繁育基地进行文冠果树苗种植
“绿野寻踪”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 刘阳英 摄
在实践中,团队深刻领悟了“文冠果种植(即绿色经济)与森林保护(即生态安全)”之间相互托举的核心生态修复逻辑支点。文冠果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为森林资源的持续保护、防火设施升级、人员队伍建设等提供了有力的反哺;而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又为文冠果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基础,同时其深根固土的特性本身也直接参与了水土保持工作,牢牢抓实生态修复一线。
宣讲点燃星火,数据印证全民参与关键
此次“绿色长征”不仅注重学习与输入,更强调输出与互动。为深入了解社会公众的生态意识和参与度,团队精心设计了线上问卷并借助社交媒体广泛收集民意。同时,队员们深入林场周边村落、田间地头以及狼牙山游客中心,围绕“公众对森林防火知识的掌握程度”、“参与生态保护的意愿与方式”等核心议题,与村民、游客、基层护林员展开了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调研,收集了大量鲜活的一手声音与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团队专程前往保定市国林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专题研讨,扎实的线上线下调研,为后续精准宣讲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内容。
图为团队成员在保定市国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专题研讨
“绿野寻踪”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 侯月娴 摄
基于扎实的调研数据,团队在狼牙山游客中心设立了宣讲台。队员们将七天来的所见、所学、所感,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案例。“林下一片枯叶,可能就是一场山火的导火索,及时清理至关重要。”他们结合亲手种植、防火演练、废弃物处理的真实体验,向游客和村民普及森林防火知识、生态保护理念。
图为团队成员在狼牙山游客中心进行绿色宣讲
“绿野寻踪”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 侯月娴 摄
青春赋能绿美山河,“三生共赢”启示未来征途
“一个生机盎然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这场在太行山麓展开的“绿色长征”,正是高校青年学子以科技素养与实践行动,主动融入国家绿色发展大局,参与构建生态文明创新生态的生动写照。他们带走的,是太行山风馈赠的坚韧与智慧;他们播撒的,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希望星火。这段“绿色长征”的终点,正是青春力量接续奋斗、共绘绿美中国新画卷的起点。
撰文:刘阳英
审核:段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