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至8月5日,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淮梦同行·南审支教队”的9名队员,回到各自家乡,在南京,淮安,苏州等地开展了“淮韵同行,筑梦社区”暑期社会实践。两节兴趣班,两次实地走访,三场家教,团队成员们虽身处不同的地域,却心怀一样的梦想,抱着“以实践触摸基层肌理,用青春护航少年成长”的初心,他们以汗水书写青春,用脚步丈量人生。
“内外兼修”促进身心蝶变队员带同学们进行传球训练
篮球场上,不只是拍球那么简单。为了响应国家"体育强国"战略的号召,团队在淮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开展了“篮球+心理”特色课程。运球接力赛里练配合,战术板前学沟通,连“输了咋办”都有专门的“失败加油站”支招。孩子们悄悄变了:以前不爱说话的,现在主动喊“传球”;碰到挫折哭鼻子的,会笑着说“我的,我的,再来一次”。队员带同学们进行运球训练
心里的结,有人帮着解,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招。给高一新生开压力管理小课,跟学业吃力的孩子一对一聊心事,收回来了一百来份问卷,发现“爸妈期望太高”是通病,赶紧琢磨出亲子沟通指南,教家长们怎么跟孩子好好说话。队员为同学们上心理课
队员为同学们上心理课
实地走访让实践更“接地气”
社区里的“审计眼”也没闲着。队员们带着专业本事,去江宁、浦口的社区图书馆和篮球场“找茬”,从十八岁到六十岁,都是队员们采访的对象,从老旧的图书到破损的篮网全是队员们手机里的“铁证”。图书更新慢、球场坏了没人修等问题更是全在采访中被抱怨了出来,对此队员们提出了“金点子”——比如搞个“小额维修快速通道”,给图书设个“漂流指数”。让实践走到生活里,点子落到实地里。
浦口图书馆队员在篮球场采访市民
队员实地调研篮球场
社区图书馆
“定制级”家教筑立知识的白塔
针对3名学业困难学生,队员们搞起了“私人订制”:给小学生设计情景法,让学习更是生活;跟初中生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困顿,帮助建立学习的信心;跟高一新生科普高中和初中的不同和面对压力的解决方法。其中,初二的张同学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数学上学期期末考只有32分,被同学们嘲笑是“学渣”,刚开始苦笑着跟队员们说只要及格就好,但在一段时间后,做题速度和准确率都获得了显著提升,学习有了自信,整个人的笑容也更多了。队员辅导学生功课
队员辅导学生功课
团队拍摄了三段心理访谈视频,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剖析,引导他们正视压力、调整心态。为队员们后续撰写心理调研报告,结合问卷研究普遍性问题,得出普适性解决方法提供了样本。
队员与学生进行心理访谈
硕果与心声
经过25天的实践,团队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了一对一文化课辅导,并同步进行心理访谈,目前已完成3段家教课程,帮助小初高三名学生改善了学习方法,建立了学习信心;在小学和高中分别开设了篮球课与心理课,促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发放青少年心理及综合素质调查问卷,收回了150余份;同时队员们发挥南审审计专业特色,以“实地走访+居民访谈+数据对比”的形式,调研社区图书馆、篮球场等设施的使用效率与管理情况,分析青少年使用占比及资源闲置原因,发现了图书更新慢、球场坏了没人修等问题,为基层设施优化提供了小额维修快速通道,漂流指数等“金点子”。
队员在社区图书馆门口举旗
团队成员们在这次实践中更是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在辅导学业时,看到孩子们从畏难到自信的眼神;在篮球场上,见证他们从单打独斗到学会配合;在心理课堂中,“压力可以变成动力”的认知转变更是令人欣慰——这些瞬间与转变都印证了综合素质发展的多元价值。同时,通过用审计专业方法分析社区问题,将所学化为所用,使这段经历不仅是服务他人,更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在未来也会带着这份责任继续前行。
撰文 | 刘凯乐、巢嘉瑞
图片 | 淮梦同行·南审支教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凯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