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红韵,西陇民俗焕新行——惠州学院西陇乡音拾萃队绘就西陇文化传承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16 15: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婧平   阅读 19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刘婧平)近日,惠州学院“西陇乡音拾萃队”以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西陇社区为实践地点,开展了以“传承西陇文化”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启动前,团队查阅史料文献,从泛黄的文献中捕捉到西陇文化的历史碎片,在整理的资料里拼凑出民俗传承的鲜活图景。团队聚焦探访红侨古建与文化知识科普,助力西陇文化的保护与活态传承。这份扎实的前期积累,为后续实地调研的精准开展奠定了基础。

实践期间,团队调研了西陇社区特色建筑和红侨古建的历史背景,组织策划了两场知识科普活动,旨在增强当地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当地居民文化自信。实践队员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西陇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贡献青春力量。


古建寻根,触摸侨乡历史脉络

实践首日,团队抵达西陇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实践队员推开了红侨古建的“时光之门”,开启了红侨古建探访之旅。“三省居”侨宅、红侨展馆等古建群落,静静诉说着潮汕华侨下南洋的峥嵘岁月。侨胞们远渡重洋,又捐建学堂、宗祠反哺故土,这些建筑成了连接海内外的情感脐带,一头系着异乡奋斗的坚韧,另一头牵着桑梓归根的眷恋。

新厝内“四点金”侨宅,由华侨袁丰家于1884年奠基,百年风雨侵蚀,却未改其古朴风貌。2021年,它以“红侨展馆”的身份向大众敞开怀抱;2025年,它蝶变为家风家训示范点。以“爱”、“家”为主题的非遗瓦片画,将睦宗族、敦孝悌等传统美德,以艺术笔触铺陈开来,凝聚起家族世代团结的精神力量,彰显出西陇人跨越山海仍心系桑梓的凝聚力。

明代始建的素朴公祠,如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承载着袁氏家族追思先祖、传承宗族文化的厚重使命。它静静伫立在岁月里,见证家族亲缘的代代延续,也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感受到西陇人对历史根系、家族传承的敬畏之心。

西陇社区的“美丽庭院”,则串起了红色侨乡研学的生动路线。阿嬷阿伯端来的热茶,以最质朴的温度传递着西陇人的热情好客,为文化传承添上了一抹人情味儿。

▲图为西陇乡音拾萃队合照

▲图为西陇社区红侨展馆

▲图为西陇社区“三省居“侨宅

▲图为西陇社区素朴公祠

当日,团队还与当地手作匠人、华侨同胞和醒狮队队员进行对话。队员们在红桃粿的粉糯香气里触摸民俗的温度,在手拉壶制作的体验中感受传统手艺的魅力,在醒狮腾跃的锣鼓声中听见不屈的精神密码。

▲图为西陇乡音拾萃队队员对话西陇社区华侨同胞

▲图为西陇乡音拾萃队对话西陇社区醒狮队队员

▲图为西陇社区手拉壶手作匠人制作手拉壶

兴科普,燃文化传承火种

7月2日,团队聚焦文化科普与实践互动,为西陇小学学生打造多元体验。“红色侨乡”知识科普会在西陇社区游客中心启幕,团队通过PPT讲解勾勒侨乡历史轮廓,问答互动点燃学生求知热情,同步直播收获超4万点赞,让西陇文化“破圈”传播,吸引外界目光。科普会前,学生对家乡民俗认知浅显;会后,学生深入了解民俗这一变化,见证活动实效。此外,实践团队还开展了垃圾分类科普活动,借投放垃圾小游戏,将环保理念融入实践,助力社区绿色发展,增强学生生态意识 。

▲图为西陇乡音拾萃队队员主持“红色侨乡”知识科普会

▲图为西陇乡音拾萃队线上直播“红色侨乡”知识科普会

   

▲图为西陇乡音拾萃队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活动

“粿狮童趣”手工会亦选址西陇社区游客中心进行。队员们引导学生以绘画、黏土的方式创作醒狮与粉粿,让孩子们在勾勒醒狮鬃毛、盖印粉粿形态的过程中,触摸民俗魅力,领悟醒狮象征的团结奋斗精神和民俗传承的细腻表达,激发他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图为西陇乡音拾萃队队员主持“粿狮童趣”手工会

▲图为西陇乡音拾萃队队员采访西陇小学的学生

▲图为西陇乡音拾萃队与参与西陇小学的学生合影

话成效,启长期传承新篇

73日,实践步入尾声。实践团队对话社区工作人员,收获肯定回应:活动普及民俗与红侨知识,厚植居民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线上宣传引游客关注,为文旅发展蓄力。指导老师与社区交流,围绕文化传承断点突破、活动延伸规划、长期合作机制构建等深入探讨,为西陇文化传承探路。最后,实践团队与社区人员合影留念,为三日行程画下句点。

 

▲图为西陇乡音拾萃队队员对话西陇社区工作人员

▲图为西陇乡音拾萃队及其指导老师与西陇社区工作人员合影

此次实践,西陇乡音拾萃队以“侨乡红韵”为引,以“民俗焕新”为任,以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行动激活传承动能在历史与当下的交融中,探寻潮汕特色文化的传承密码,让沉睡的故事苏醒,让古老的民俗焕发新的生命力从建筑里的历史回溯,到科普会上的文化播种,再到对传承路径的探索,让潮汕特色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下绽放传承光彩。

这不仅是一次文化挖掘与传播的实践,更是一场青春赋能非遗、助力地方文化振兴的生动注脚。未来,期待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构建长期传承机制,让西陇的建筑故事、民俗文化,持续流淌在时代浪潮中,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故土与远方的文化纽带,让更多人听见西陇的文化强音,让非遗基因在传承创新中永续生长


撰文 | 刘婧平

图片 | 张琦

审核 | 刘婧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婧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