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纪雲奇 邓雅凤 吴素羽)这个夏天,乡野奔腾队怀揣对乡村的热爱与文化的敬意,走进白竹村,将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晚会搬进村广场。这场没有专业舞台、没有明星大腕的演出,不仅为村民送去欢笑与温暖,更搭建起城乡心灵对话的桥梁,以青春文艺力量激活乡村文化活力,让文化之根在乡土间深深扎根。
匠心筹备:以青春创意筑就文化盛宴
“要让村民在家门口感受热闹,更要让青年在服务中读懂乡村。” 乡野奔腾队筹备村晚的初衷,既饱含对村民的关怀,也承载着实践育人的初心。为打造一场 “接地气、有温度” 的晚会,队员们利用劳作间隙展开创意集结:从节目构思到编排排练,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打磨。
图为团队成员一起练习舞蹈
考虑到村民的审美与喜好,团队兼顾传统与流行:打鼓伴舞节目力求展现乡村活力,《酒醉的蝴蝶》舞蹈则贴近村民日常娱乐;同时,队员们还特意加入传递乡情的元素,让节目既富青春气息,又满含乡土情怀。“排练时总担心跳不好,但一想到能让村民开心,就有了动力。” 负责舞蹈编排的队员说,大家克服场地简陋、时间紧张等困难,用匠心打磨每一个细节,只为呈现最好的效果。
舞台焕彩:鼓点与欢笑交织的乡村夜
傍晚的白竹村广场,随着村民们搬来小板凳围坐,热闹的氛围渐渐升腾。村晚在三位队员的打鼓伴舞中正式开场:鼓槌落下,清脆有力的鼓点瞬间抓住全场目光,两名伴舞队员身姿灵动,与鼓点默契配合 —— 时而节奏明快如田间奔跑的风,时而沉稳厚重似村民踏实的脚步,生动诠释着乡村的活力与坚守。
当《酒醉的蝴蝶》音乐响起,队员们整齐站上舞台。尽管排练时曾担心效果不佳,但台下村民的热情回应瞬间打消了大家的顾虑:舞蹈高潮处,不少村民自发跟着拍手打节奏,几位大妈甚至起身跟着舞动,舞台上下仿佛连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没有华丽的灯光,却有星光与灯火交相辉映;没有专业的音效,却有村民的掌声与笑声交织,成为乡村夏夜最动人的旋律。
图为团队成员一起表演
暖情回响:光影定格情谊 文化照亮乡村
晚会尾声,相机 “咔嚓” 声响,队员与村民并肩而立的笑脸被永久定格 —— 这便是 “光影定格” 的珍贵瞬间,将夏夜的温暖留存为永恒记忆。更深远的是 “情谊长存”:通过这场晚会,队员与村民从陌生到熟悉,结下深厚情谊。“这是村里最热闹的夜晚!” 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这场村晚的意义,早已超越一场演出:它让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扎根土地、贴近人心的力量。乡野奔腾队用行动证明,乡村值得被看见,文化值得被传承。队员们表示,未来将把这样的 “村晚” 带到更多乡村,以青春文艺点亮乡村夜晚,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年活力 —— 让每一片乡野都有星光闪耀,每一颗民心都被文化温暖。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纪雲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