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火交融传古艺,青力青为筑新基——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薪火相传・泥塑传习” 实践队凤翔行

发布时间:2025-08-16 12: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林杰 张雨嘉   阅读 48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6日讯(通讯员 周林杰  张雨嘉)2025年7月9日至18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薪火相传·泥塑传习”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中国泥塑之乡”——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六营泥塑村及周边区域,开展为期10天的沉浸式社会实践。团队以“守护非遗根脉,赋能社区乡邻”为使命,聚焦“一老一小”关怀、公益便民服务及非遗活态传承三大维度,在泥塑之乡的土地上,用青春行动诠释责任担当,以创新探索架设校地合作新桥梁。

 泥韵传薪:非遗课堂激活童趣乡愁

实践队将主阵地设在六营泥塑村,深挖乡土文化富矿。队员们化身“非遗助教”,在村内活动场所开设“泥塑+智慧”双轨课堂。一面沉浸式带领乡村儿童体验指尖魔法:从揉泥塑形到彩绘点睛,稚嫩小手捏出五彩斑斓的十二生肖,在泥土芬芳中触摸千年匠心;一面智慧化拓展知识边界:通过平板电脑引导儿童学习科普动画、探索在线博物馆,巧妙弥合数字鸿沟。当传统泥塑遇上现代科技,童趣与乡愁在互动创作中交融迸发,为乡村儿童暑期注入文化基因与创新活力,赢得村委和家长高度赞誉——娃们玩得开心,学得更有心!   

银发守护:反诈防线筑于社区心间

针对老年群体防范意识薄弱痛点,实践队在南大街社区活动中心打响“银发守护战”。队员们场景化剖析“假客服退款”、“高利投资陷阱”等诈骗套路,辅以图文并茂手册与情景模拟演示,将反诈知识转化为“听得懂、记得住”的实用锦囊。活动现场互动热烈:多位老人主动分享遭遇的“可疑电话”、“中奖短信”,队员们点对点拆招,耐心释疑解惑。活动后更留下“防诈热线”,建立长效咨询机制,为社区老年群体织密财产安全防护网。

智惠乡村:公益微光点亮便民生活

实践队将服务半径延伸至城市广场,在时代广场设立“蓝马甲流动服务站”。队员们专业赋能公益行动,为往来市民提供免费手机深度清洁——屏幕除尘、接口除垢、电池保养,同步科普设备维护常识,“手把手”教市民规避充电误区、延长手机寿命。面对突发小故障,队员化身“临时工程师”,现场诊断通话杂音、充电接触不良等问题并提供应急方案。短短两小时服务手机80余部,覆盖老中青三代人群。

青力青为:实践基地深植振兴沃土

实践的高光时刻,在于为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经过深度调研与校地协商,实践队成功推动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学院与凤翔区六营泥塑村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纸协议,一方铜牌,不仅标志着实践队扎根乡土、长效服务的制度化平台正式落成,更意味着千年泥塑技艺与青春创新力量的深度绑定。这座基地,是校地协同育人的新纽带——未来将持续输送青年学子开展泥塑技艺研习、非遗文化调研、乡村美育支教;更是文化赋能乡村的新引擎——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智识活水,为乡村振兴铺就特色路径。

从社区反诈的温情守护,到广场公益的科技微光;从泥塑课堂的童声欢笑,到实践基地的庄重落成,“薪火相传·泥塑传习”实践队以泥土为纸,以行动为笔,在凤翔大地上绘就了一幅“青力传承,共兴乡土”的动人画卷。这趟旅程,是青年学子向下扎根的躬身实践,更是千年非遗向上生长的青春宣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林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