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5 日,福建农林大学 “青马工程” 骨干培训班实践队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在这里,队员们于朱熹理学圣地探寻思想的深邃内核,用镜头定格生态环境的壮美风光,倾听大众对燕子窠生态茶园发展的真实心声,以青年之力为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事业注入鲜活智慧。(通讯员 吴清锋 林雅铃)
实践队的探访之旅,首站定在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所建的武夷精舍。这座隐匿于青山绿水间的古老书院,完整呈现了朱熹的生平事迹与思想体系。队员们有序参观了 “序言”“朱熹一生、不同凡响”“理学思想体系”“教育实践与影响”“政绩与地方治理”“历史地位与传承” 六大展区。借助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以及丰富的图文资料与实物展品,队员们深入研读了朱熹 —— 这位伟大哲学家、教育家所构建的庞大理学体系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也真切看到了他作为勤政爱民的实干家,在任上留下的生动印记。凝视着馆内泛黄的古籍典籍与复原的历史场景,队员们深刻领会到朱子理学中蕴含的深邃智慧与浓厚家国情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笔下这份跨越千年的求索精神,为队员们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力量,也让他们对中华文脉的根基与时代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离开武夷精舍后,实践队徒步前往天游峰山脚。此处,雄伟的峰峦被云雾轻轻环绕,九曲溪的溪水清澈见底,丹山与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画卷。队员们迅速搭建好拍摄设备,将镜头对准巍峨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森林、澄澈的溪流、形态奇特的岩壁以及历经岁月的摩崖石刻。他们一心想要捕捉武夷山国家公园独有的生态价值与视觉奇观,为后续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积累珍贵的影像资料。每一个镜头画面里,都满含着队员们对这片山水的赞叹与珍视之情。
在武夷精舍,队员们触摸到中华文脉的厚重底蕴;在天游峰的山水间,他们感受到生态保护的重要价值与公众对美好环境的热切期盼。朱子 “天人合一” 的传统思想与燕子窠的现代生态智慧,在此刻产生了深刻共鸣。此次武夷山国家公园之行,既是一次追寻文化根源、考察生态环境的实践,更是一场净化思想、升华责任感的精神洗礼。从武夷精舍的墨香古韵到燕子窠茶园的生机新绿,实践队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未来,实践队成员们将肩负起守护文化根脉、筑牢生态屏障的双重使命,传承朱子的探索精神,以扎实的行动将古老智慧融入现代生态建设,让中华优秀文化的根脉在绿水青山间代代相传,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图为武夷精舍外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清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