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福建农林大学 “青马工程” 大学生骨干实践团深入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地,以 “探寻‘三茶’密码,赋能乡村振兴” 为主题展开为期两日的沉浸式调研。实践团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在生态茶园、文化展馆与制茶工坊间勾勒出 “茶文化润魂、茶产业塑形、茶科技赋能” 的协同发展图谱。
在燕子窠生态茶园,队员们解码廖红教授团队 “茶豆套种” 的绿色密码:夏种大豆固氮、冬播油菜肥土,实现化肥农药零使用,无人机监测与土壤碳汇测算技术的应用,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经济动能,茶园成为全国生态农业标杆。
武夷精舍中,实践团从朱熹 “格物致知” 的理学思想中汲取灵感,设计 “朱子茶修” 研学路线,将书院文化与茶事体验深度绑定。
实践团通过发放游客问卷,提出 “茶宿 + 非遗体验” 升级方案:在燕子窠周边规划茶主题帐篷营地,开发 “采茶制茶 — 茶宴品鉴 — 茶礼手作”研学路线,为武夷山茶产业升级提供可复制的 “青马方案”,真正实现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的时代担当。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米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