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西省辽宁省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5 15: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盛伦 王瑜珩 陈子玉 张轶群   阅读 5.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华夏文明的广袤腹地,散落的文物古迹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如何守护这些珍贵的"时光信物",成为时代赋予青年的重要使命。新《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既为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肩负使命,踏上了山西与辽宁两地的文物保护调研征程。

山西与辽宁,这两片浸润着厚重历史的热土,保存着形态各异的文化瑰宝——从山西巍峨的晋北长城、恢弘的晋商大院,到云冈石窟的千年佛韵;从辽宁庄严的盛京宫殿、见证烽火的旅顺军港,到记录工业文明的鞍钢老厂,每一处遗迹都在诉说着独特的地域故事。队员们穿行于两地城乡,深入各类文物遗存,与一线工作人员深度交流,探索法治力量守护文化遗产的创新路径,这既是对历史的虔诚致敬,更是对文明传承的主动担当。

2025年7月9日,实践队员张盛伦与团队前往山西乔家大院和晋商博物馆开展调研。始建于清代的乔家大院,其精美的飞檐斗拱保存完好,展现出晋商建筑的独特魅力;由阎锡山故居改建的晋商博物馆,则巧妙利用原有建筑空间,通过丰富的展陈串联起晋商文化、抗战历史等多重主题。两处文保单位在建筑保护与展陈创新方面的实践,为探索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平衡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5年8月7日,实践队员刘天巧走进沈阳九一八博物馆。馆内珍贵的历史文物、生动的场景复原,将"九一八事变"这段民族苦难史真实再现。东北军民浴血抗敌的英勇事迹,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说话,使民族的记忆永续传承。这种以文物为载体、创新展示手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为革命文物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随着调研的深入,晋辽大地上的文物古迹在队员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那些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见证着先民的营造智慧;那些承载红色记忆的革命遗址,回荡着奋斗的强音。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此次调研只是一个起点。实践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深入分析文物保护面临的共性问题:产权纠纷的复杂性、保护资金的短缺、现代化建设的冲击等。同时,实践队也将总结两地创新经验,如晋商文化的活化展示、红色教育的创新模式等,为文物保护探索新路径。

在法治护航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珍贵遗产,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让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盛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