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医”路向阳志愿服务队画出心墙外的彩虹 —— 一场从心到口的情绪沟通之旅

发布时间:2025-08-14 20: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董怡雪 单梓宸   阅读 63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董怡雪 单梓宸 报道 方雅彤 马爽 摄影)2025 年 7 月,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南坞镇第三中心小学的教室里生机盎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孩子们专注的脸上。武昌理工学院 “医” 路向阳志愿服务队在此开展以 “心理赋能・情绪沟通” 为主题的暑期支教活动,旨在针对乡村小学生群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情绪管理技巧,以专业力量守护校园心灵成长。服务队秉持 “以心理关怀为学习生活护航” 的理念,让心灵滋养走进课堂、融入日常。

▲图为马爽

在 “无声的沟通艺术” 课上,李琛老师通过语言表述与手语演示结合讲解基础手语知识,设置手语操、视频演示和肢体互动游戏等实践环节。“肢体语言互动” 环节中,他引导学生用拥抱传递友好、用鼓掌表达鼓励,孩子们从羞涩到大方积极参与。“安静倾听时光” 里,学生闭眼聆听环境声响,通过轻握手部共同维持安静氛围。教学中他以温柔注视和默契击掌建立情感联结,让孩子们从拘谨被动转变为主动用手语表达 “谢谢”“开心” 等简单语义,在无声沟通中生长出深厚情感联结。​

▲图为方雅彤

课堂首章,田婧老师以 “会说话的病历本” 为主题,将就医沟通要点化为易懂的 “表达密码”。她指着人体示意图讲解,描述症状要像描工笔画,拆解成 “部位、性质、时间、诱因”,孩子们跟着模仿把模糊感受具体化。“礼貌沟通” 环节中,她示范 “请问这个药要吃几次?” 等表达,提醒冷静倾听、礼貌询问能助力康复。讲解 “突发晕倒怎么办” 时,示范轻拍双肩并呼唤姓名的关键动作,强调无回应需立即急救。这堂课为乡村孩子筑就健康防线,减少误诊、降低急症风险,让普通话成为救助纽带,播下 “理性应对” 种子。

▲图为方雅彤

此次三下乡的特色课程精准回应乡村孩子的沟通需求。“无声的沟通艺术” 课让孩子们在肢体互动中逐渐敞开心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用手语传递情感;医疗对话课上,从支支吾吾描述 “肚子不舒服” 到能清晰说出 “肚脐上方阵痛三天,饭后加重” 的孩子越来越多。从手语互动中建立的信任默契,到就医表达里掌握的精准话术,两门课程接力铺就成长之路,让沟通从心理负担变为成长动力。

“医”路向阳志愿服务队的成员董怡雪感慨道:“看到孩子们从肢体互动时的躲闪到主动用拥抱表达感谢,从描述症状时的语无伦次到能按‘部位、时间、诱因’清晰说明,沟通的种子已在实践中发芽。未来我们会带着更贴合乡村需求的课程回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如表达,让沟通之路永远向阳。”(完)

云支教助学计划(简称‘ 云支教”)由有爱有未来企业志愿行动、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青年影响力创新中心联合多方于2018年设立,以“互联网+教育扶贫”的方式,精准对接贫困县中小学校,为大学生助学支教和企业志愿服务提供可持续的教学直播平台和服务。帮助乡村中小学校接触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助力乡村教育发展。截至2023年,共有18家企业、265所高校的志愿者参与,在安徽、青海、云南、海南、甘肃、四川、宁夏等地区的303所乡村学校,开展12,693课时云支教课程,直接受益学生1,052万 人次。

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简称“ 知行计划”)于2012年正式设立,致力于推动和帮助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大学生成长发展。截至2023年,知行计划已累计发动500余所高校超过1.6万支大学生团队参与申报,50余万大学生直接参加,开展包括乡村振兴、助学支教、环境保护、专业竞赛、实习就业、创新创业、云支教等形式多样的志愿行动及成长发展项目,惠及8,000余所乡村学校的超过310万名师生。汇聚青年力量,创造美好世界。与知行计划一起,发现青年,发现未来。

青年影响力创新中心(简称“青创中心”)由知行计划联合中国500+顶级高校的大学生组织系统、高校研究机构、高校基金会、青年组织、媒体和青年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支持创建,连接400万+优秀大学生,触达和影响全国3,000所高校,超过4,000万大学生。中心下设青年影响力研究中心和青年影响力实验室,旨在凝聚专业智慧,聚焦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大学生思想行为趋势,训练和培养大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参与公益实践和社会创新,以创意激发青年智慧,以科技 赋能青年成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怡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