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 “岭跃秦潮”暑期社会实践队于七月赴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峪、库峪、小峪、大峪、子午峪等十七峪口周边乡村,开展以“‘智’绘秦岭生态卷,‘云’赋乡野振兴途”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紧扣国务院《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中“强化科技与改革双轮驱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要求,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旨在为探索数智时代下的秦岭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队综合运用入户访谈、问卷调查与座谈等方式,深度剖析峪口周边乡村民宿产业。调研核心聚焦民宿产业与互联网、生态保护的融合关系,重点围绕三大维度展开:一是民宿在经营中落实环保措施的具体情况;二是数智化水平与游客环保意识推广效果;三是游客体验反馈及服务质量评估。团队深入掌握民宿经营者的运营实况,广泛收集游客体验信息,并探究民宿产业在带动村民增收、
促进乡村整体发展中的内在机制。
指导老师曹梦莹强调:“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更是撬动乡村经济增长的关键支点。团队通过深度访谈,重点聚焦乡村民宿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数智化手段推广环保意识、服务质量提升及游客反馈,旨在以此为切入点,为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切实可行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调研发现,“互联网+民宿”融合模式应用日益广泛且成效显著。实践队着重分析了不同民宿的互联网应用水平差异,深入剖析部分经营方式相对落后民宿的发展瓶颈,旨在探索并推广有效的融合模式,助力乡村民宿拓宽市场、提升效能,推动产业依托数智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次深入一线的扎实调研,为破解秦岭周边乡村民宿发展瓶颈提供了扎实的一手资料与数据支撑,为探索长安区峪口周边乃至整个秦岭峪口周边区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创新路径奠定了重要实践基础。活动有力践行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理念,彰显了高校学子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与担当,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具有参考价值的高校智慧方案。(通讯员:刘松绮 郭佳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