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镜头下的乡土与家国 —— 湖南工商大学 “乡野奔腾队” 的红幕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4 13: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纪雲奇 邓雅凤 吴素羽 刘洁   阅读 4.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纪雲奇、邓雅凤、吴素羽、刘洁)在时代发展潮流中,当代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7月16日,湖南工商大学 “乡野奔腾队” 在三下乡实践地 ——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白竹村开展特色活动,将印有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幕布带至乡村,为当地老人与儿童搭建起一座特殊的 “情感桥梁”。镜头之下,老人粗糙的手掌与孩童纯真的笑脸交叠,天安门城楼的金色轮廓与队员的橙色队服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温暖画卷,让乡土温情与家国情怀在红幕前完成了一次深刻的 “双重曝光”。

红幕为桥:定格跨越代际的温情瞬间

白竹村的文化广场上,这块印有天安门城楼的红色幕布成为全村焦点。“乡野奔腾队” 精心设计摄影场景,邀请村中老人与儿童共同参与拍摄。画面中,老人的手掌轻轻搭在孩童肩头,孩童仰头望向镜头时,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憧憬;身着朴素衣裳的老奶奶眼神平静慈祥,仿佛藏着岁月沉淀的故事;三个孩童咧嘴大笑,纯真笑容如春日暖阳,与红幕上庄严的城楼形成鲜明而和谐的对比。

“对村里的爷爷奶奶而言,天安门是国家的象征,也是他们年轻时的向往;对孩子而言,它是课本中的图片,更是未来可能抵达的远方。” 团队成员表示,通过 “与天安门同框” 的创意设计,不仅为村民留下具有仪式感的影像记忆,更让乡土与家国的情感联结变得具象可感。

镜头背后:乡土与家国的深度情感共振

拍摄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这块幕布不仅是视觉焦点,更成为情感传递的重要媒介。王奶奶抚摸着幕布上的城楼纹理,喃喃说道:“年轻时在电视里看过,没想到今天能‘站’在这里。” 孩童们则围着幕布奔跑嬉戏,将天安门想象成 “童话城堡”。队员们身着的橙色队服与红幕形成温暖色调对比,风起时,幕布与笑声共同飘扬,成为乡村中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图为一位奶奶以及她的孙子在天安门幕布前的合影

为延续这份温情,团队计划将拍摄的照片冲洗装裱成相框,寄送给每一位参与拍摄的老人。这一举措不仅能让老人们感受到尊重与关怀,更能让他们在家中时时重温这份跨越时空的温暖记忆。正如一位老奶奶所说:“这照片比电视里的画面还要真实,它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梦想。”

青春担当:以实践书写乡村振兴青春篇章

“乡野奔腾队” 用镜头记录乡土温情,用影像传递家国情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团队通过摄影艺术拉近城乡距离,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家国情怀,与其他高校和组织的类似实践相呼应 —— 以 “天安门” 这一象征性元素为载体,唤起乡村老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激发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团队成员感慨:“当‘天安门’幕布在村头展开,看着村民们排着队合影,有人激动地抹眼泪,我忽然理解了‘家国情怀’的具象表达。那位说‘这辈子就想去北京看看’的大爷,在幕布前敬了个不标准的军礼,却让我们眼眶发热。原来,我们不仅是在实现一个愿景,更是在编织一份对祖国的共同热爱,让爱国的种子在乡间生根发芽。”

图为一位七旬爷爷环抱双胞胎孙辈坐于幕布前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青年学子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收获成长,为乡村注入新活力。未来,“乡野奔腾队” 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篇章,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弟弟妹妹合影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纪雲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