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急救进社区,守护 “黄金四分钟” —— 豫北医学院青年大学生为社区居民健康安全 “加码”

发布时间:2025-08-14 12: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46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于医学生而言,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是成长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8 月 9 日,在河南省郑州市棉纺路办事处盛润锦绣城社区的会议室内,豫北医学院赴郑州市实践队的队员们正配合蓝天救援队队员,为围坐的居民演示心肺复苏(CPR)操作技巧。自 8 月 9 日起,豫北医学院赴郑州市实践队,联合中原区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在此开展为期 5 天的 “健康急救进社区” 活动,用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安全 “加码”。

根据《“健康武威 2030” 规划》等相关政策要求,深入推进应急救护 “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 工作,不断提高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已成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任务。此次豫北医学院学子的实践活动,正是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号召,以 “普及急救知识,守护社区健康” 为核心,聚焦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应急场景,设置了多项实用内容

在 CPR 急救教学环节,实践队员们在蓝天救援队队员的指导下,通过 “理论讲解 + 模拟演示 + 实操练习” 的模式,向居民系统讲解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从判断患者意识、拨打急救电话,到胸外按压的深度(5-6 厘米)、频率(100-120 次 / 分钟),再到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规范动作,每个步骤都拆解细化。针对 “黄金四分钟” 这一急救关键时间窗,蓝天救援队的工作人员和实践队员们反复强调:“心脏骤停后,每延误 1 分钟,生存率就下降 7%-10%,掌握 CPR 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一条生命。” 正如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掌握急救技能,就是为生命增添一份保障。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溺水急救教学同样备受关注。实践队联合中原区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结合真实案例,讲解了溺水者上岸后的初步处理方法,包括如何清理口鼻异物、判断呼吸心跳,以及 “控水” 误区等知识。蓝天救援队队员现场演示了正确的溺水急救姿势,提醒居民 “不盲目控水,先保气道通畅”,让科学急救理念深入人心

在健康知识问答环节,“夏季中暑如何预防”“老年人晨练注意事项” 等问题引发居民热烈讨论,中原区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工作人员与实践队员们一起用通俗的语言逐一解答,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居民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

实践队还联合中原区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同步发挥医学专业优势,开展了贴心的健康义诊服务,其中义务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和血糖的活动深受欢迎。队员们与中原区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工作人员共同携带专业仪器设备在现场设置服务点,耐心为居民免费检测,对数据异常者详细询问日常饮食、作息及用药情况,针对性给出健康建议,提醒定期监测指标、及时就医调整方案。同时,大家还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日常管理提供指导,并发放健康科普手册。

活动中,社区全年龄段居民的积极参与成为一道亮眼风景:孩子们在模拟人模型前跃跃欲试,跟着中原区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工作人员和实践队员学习按压动作;中年居民拿出手机录制演示视频,打算回家后和家人分享;老年人们则围在义诊台旁,向中原区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工作人员和实践队员仔细询问用药和饮食禁忌,不少人专门排队等待血压血糖检测,现场氛围热烈而有序。“平时总在新闻里看到急救事件,今天亲手操作了才知道,原来每个动作都有讲究。而且免费测了血压血糖,心里更踏实了。” 社区居民张阿姨练习完 CPR 后说,“这些孩子和红十字会、救援队的同志讲得细致,我们学得明白,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也能更沉着。”

据统计,此次由豫北医学院实践队联合中原区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开展的活动累计服务社区居民 300 余人次,其中为 200 余名居民完成血压血糖测量,发放急救知识手册 200 余份,让 CPR 操作流程、溺水急救要点等知识走进了社区家庭。豫北医学院实践队带队老师与中原区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的负责人均表示,通过此次实践,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既让学生们将课堂所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也让专业救援与公益服务力量更好地扎根社区,共同践行了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责任担当。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此类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让更多医学学子和专业救援力量走出校园、走向社区,用专业服务社会,为全民健康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