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社区入农户,推普惠民暖民心——安徽农业大学推普团队深耕基层探实效

发布时间:2025-08-14 12: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娉婷,吕欣然,黄欣媛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7月12日,安徽农业大学“语润土苗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走进恩施州来凤县绿水镇老寨村,正式开启推普调研工作。当天上午,团队成员与村委会工作人员、村书记展开深入座谈,详细了解当地普通话推广的基本情况与实际需求;下午则分组入户走访村民家庭,通过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实地调研普通话在乡村的普及程度、应用场景及落地难点。实践团队认真倾听民生诉求,细致记录一手信息,为后续精准推进推普工作筑牢数据基础。

访老寨:与村干部共话推普实践

当日上午,团队成员抵达老寨村后,第一时间与村委会工作人员、村书记完成对接,随即围绕“推普如何扎根乡村、服务民生”这一主题展开座谈。村书记简明说到:“老寨村方言重,推普能帮村民办事更顺、出门更方便,我们一直跟着县里的思路,联合文化馆把培训办到村里来。”

村委会工作人员则详细介绍了村里的具体举措:“我们在村委会大院开了拼音班,老年人们农闲时就来学;寒暑假专门给娃们开普通话课,练表达;赶上外出务工招聘,还会突击教几句面试常用语,像‘我能吃苦’‘工资怎么算’,都是实打实的需求。”交流中,村委会工作人员还举了个例子:“村里有位大叔,以前出去打工怕说话,去年跟着学了半年,现在跟工头谈事底气足得很,还带了俩老乡一起出钱挣钱。”

图1团队成员与村书记谈话

座谈中,团队成员认真记录着村里的做法、成效和遇到的难题,还不时就“农忙时咋留住学员”“怎么让方言习惯改得快些”等实际问题向村干部请教,现场讨论热闹又实在,为团队后续开展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层经验。。

入农家:听村民讲述“普通话里的新变化”

午后,团队成员分成数个小组,携带着普通话调查问卷走进村民家。调研过程中,村民们积极分享普通话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改变。一位在外务工的青年表示,此前在工地因普通话不好沟通不畅,在村里学习后,不仅工作顺利,还当上了小工头。一位老人也提到,过去用方言与人交流常遇阻碍,学会一些普通话后,去镇医院看病、到镇上购物都方便了许多,无需再靠手势交流。

图2团队成员入户与村民访谈

团队成员认真倾听村民的讲述,详细记录下他们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方言音难改正、使用少容易遗忘等,同时包括希望多练习日常对话、期盼志愿者农闲时来指导手机学习等。这些一手信息,为团队掌握乡村推普真实需求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次老寨村之行,让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普通话在乡村的蓬勃生命力。从村干部的务实举措到村民的真实变化,从推普带来的便利到大家对更贴心服务的期待,都为团队后续制定方案提供了鲜活素材。团队成员表示,会好好整理这些情况,让高校的力量真正帮到老寨村,助力普通话成为串起乡村生活、赋能乡村振兴的“连心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娉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