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育法治:广州铁职院法治知行社培育学生法治思维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5-08-14 13: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沈致锋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综合资讯

 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丘丽丹、沈致锋)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法治知行社以“尊重宪法,崇尚法治”为宗旨,通过“理论浸润-实践淬炼-文化熏陶”三维路径,构建了具有职教特色的法治思维培育体系。2022年成立以来,累计开展活动50余项,参与学生超 8000人次,指导学生获省级“学宪法讲宪法”奖项6项,形成了“校-警-企-社”协同育人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法治认知、法治信仰和实践能力,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一、构建“四维课堂”:法治思维培育的实践路径

1.理论课堂夯实基础

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宪法、民法典等通用法律与《铁路法》、《安全生产法》等行业法规相结合,开发“轨道交通安全法治”特色模块。通过专题讲座(如2025年宪法法治讲座覆盖500人次)、知识竞赛(2025 年宪法知识竞赛参与1627人,平均分较2023年提升15%)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法律知识框架。

2.实践课堂锤炼能力

创新“以案释法”实践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广州花都监狱警示教育(2024年30 人参与)、广州禁毒馆研学(2025年40 人参与)等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强化法律敬畏心。在朱村派出所指导下,成立高校反诈志愿服务队,2023-2025年累计开展社区宣讲60余场,覆盖居民超3000人,学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解读案例,法治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3.网络课堂拓展空间

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打卡活动(2023年1600人参与),制作《民法典保障铁路出行》等原创动画视频,在云端普法中融入轨道交通案例。2024年劳动法专题讲座采用“线下+线上”模式,吸引1300人参与,课后测试显示学生对“实习期间劳动权益”的认知准确率达92%。

4.社会课堂延伸价值

连续三年组建“百千万工程”暑期实践团,2023年从化新南村实践中,20名学生结合《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当地荔枝种植户提供法律咨询,形成1份法治调研报告,其中3条建议被学校法治教育教学方案采纳。这种“法治护航振兴”模式,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深化对法律价值的理解。

▲实践团成员校外宣传

二、凸显 “三效提升”:法治思维培育的实践成效

1.学生法治素养显著增强

参与活动的学生中,89% 能准确列举3部以上行业相关法律,较未参与者高出40个百分点。在省级竞赛中,练思琦获广东省第七届“学宪法讲宪法”演讲二等奖,2023-2024年连续斩获素养竞赛、演讲比赛5个三等奖,获奖学生普遍反映“法治思维帮助自己在实习中规避了操作风险”。

2.行业适配能力持续提高

2024年跟踪调查显示,参与社团活动的毕业生在轨道交通岗位中,依法处理突发情况的成功率达91%,如某学生依据《安全生产法》及时制止违规操作,避免了潜在事故。企业评价“这些学生的合规意识明显优于同届员工”。

3.社会辐射效应不断扩大

活动被增城区融媒体中心、羊城晚报、中国教育在线等20余家媒体报道,其中“黏土绘宪法”等创新形式获社区居民点赞。社团连续3年获评学校“三下乡”优秀团队,宪法宣传系列活动入选校级优秀项目,形成可推广的“法治教育+职业特色” 培育模式。

三、学生心得体会:从 “知法” 到 “用法” 的成长蜕变

1.练思琦(第七届广东省“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二等奖获得者):

“备赛演讲时,深研《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与宪法‘公共安全’条款的关联。原以为宪法高远,直到以‘高铁霸座事件中宪法维权’的案例说服评委,才恍然大悟:法律并非冰冷的文本,而是解困的钥匙。如今在广州南站面对乘客纠纷,‘权利义务对等’已成沟通本能——这份收获,远比奖项本身更显珍贵。”

2.王香山(2025年湛江遂溪 “法行先锋”实践团成员):

“为农户讲解《民法典》‘土地承包合同’条款时,面对‘租地合同未约定收成分配’的疑问,工作人员当即查阅法条、分析案例,协助拟定补充条款。这一过程生动诠释了‘法律是保护弱者的武器’。法律学习曾被视为应试所需,如今深刻体会到:法治思维之于轨道交通专业,恰如运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安全闸’。”

3.陈妃胜(反诈志愿服务队成员):

“朱村社区宣讲时,面对居民反映‘遭遇冒充客服退款诈骗’,工作人员运用社团所学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知识,现场指导其证据留存与报警维权要点。事后该居民专程致电确认‘未受骗’。‘被需要’的回响,印证了法治宣传绝非空谈。如今在地铁站台,审视反诈海报时,会自然辨析‘其法律依据何在’——法治思维,已然成为专业本能。”

4.林瞳(2024年花都监狱警示教育参与者):

聆听服刑人员因职务侵占获刑的忏悔,其‘法律红线不能碰’的警示意义不言而喻。铁路专业涉及工程招标、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此行归来,实习报告中即刻增补了‘合规操作清单’,并将《招标投标法》核心条款置于工作台前。法治思维的真谛,不在于恐惧违法,而在于通晓如何规范透明地履职尽责。

四、创新 “协同机制”:法治思维培育的经验启

1.构建“三位一体”培育模式

坚持“价值引领、能力本位、行业导向”,将法治思维培育与轨道交通职业素养养成相结合,开发“法律知识+行业案例+实践技能”的课程资源库,实现“学法律、懂行业、会应用”的递进培养。

2.形成“多元协同”育人格局

联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企业法务、司法机关构建培育共同体,如与广州地铁集团合作开发“轨道交通安全法治”案例库,邀请朱村派出所警官担任校外导师,打破校园教育壁垒。

3.建立“动态评价”反馈体系

采用“知识测试+实践表现+企业评价”的三维评估方式,如在宪法演讲比赛中增加“轨道纠纷处理”情景问答环节,权重占比达 40%,推动评价从“考记忆” 向“考应用”转变。

五、结论

法治知行社的实践表明,高职院校法治思维培育需立足职业教育特点,通过“课堂联动、校社协同、学用结合”,让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法治能力。这种以实践为纽带的培育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更为法治中国建设输送了具有职业特色的生力军。

▲法治知行社反诈宣传大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致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