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王佳 邓俊芬)这个夏天,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小候鸟”志愿服务队带着“用陪伴织暖,以知识引航”的初心,奔赴宜昌枝江市。他们的目光聚焦于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群渴望陪伴与探索的“小候鸟”,用精心设计的“七彩课堂”和暖心陪伴,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注入科技、文化与爱的斑斓色彩。
▲[小候鸟志愿服务队出发照片]
七彩课堂:点燃兴趣,启迪未来
在枝江市的活动现场,“七彩课堂”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窗口。红色课堂里,革命绘本故事让孩子们攥紧小国旗,听得眼眶泛红;蓝色的“智造课堂”则让孩子们触摸科技脉搏——无人机的腾空、3D打印的奇妙、代码世界的初探,点燃了未来工程师的梦想火花;金色课堂上,红纸翻飞,精巧窗花在孩子们手中绽放,传统文化悄然浸润心灵,原本羞涩的小姑娘张雅玲,主动展示她绘的脸谱图案,10岁的胡学航在折纸课上兴奋地举起能飞出窗外的“彩虹飞机”,笑声比阳光更灿烂… …赤橙金绿青蓝紫,七类主题课程化作七色光流,潺潺淌过孩子们的心田,浇灌着好奇的嫩芽。
▲[剪纸课堂成果展示]
▲[绘制脸谱课堂成果展示]
家访暖心:看见改变,感受期盼
为了更贴近孩子们的世界,志愿者们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家访。10岁男孩王昱昊的爷爷欣慰地说:“自从你们来了,他回家总念叨那些‘从来没见过的科技知识’,眼睛都亮晶晶的。”队员张孝天感慨,这些来自家庭的朴实期盼,正是服务队行动的“指南针”。
变化同样发生在6岁的梓涵身上。初时,他总把脸埋在爷爷怀里,拒绝交流。志愿者们耐心地通过手工、绘本故事,一步步引导他说出“我想要”“谢谢你”。当梓涵爷爷红着眼眶分享孩子如今会兴奋地说“今天和孝天哥哥搭了积木”,甚至把画的彩虹贴在爷爷床头时,那份喜悦溢于言表。更温暖的一幕是,梓涵主动踮起脚,将一颗糖塞到志愿者手里:“甜的,给你。”队员王佳动情地说:“那些曾紧攥衣角的小手,终在陪伴里舒展成愿意分享的模样,眼底的星光被重新点亮。”
▲[在快门闪动的瞬间露出的真挚笑容]
▲[在快门闪动的瞬间露出的真挚笑容]
红馆寻根:汲取力量,践行誓言
一次特别的研学之旅,让队员们经历深刻的精神洗礼。走进高殿寺村红色纪念馆,旧军帽、老照片诉说着峥嵘岁月,讲解员口中的英雄故事让年轻的志愿者们肃然起敬,拳头悄然攥紧。参观中共高殿寺支部展馆,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次思想的淬炼。队员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将红色精神内化为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在支教岗位上倾注更多热情,用青春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参观高殿寺村红色纪念馆]
榜样对话:感悟坚守,传承精神
带着敬意,“小候鸟”队员们拜访了“中国好人”、江堤守护者薛传根老人。老人饱经风霜却目光坚毅的面庞,与身后沿长江岸线绵延的葱郁防护林构成动人画卷。聆听薛爷爷讲述自1988年起守护“一湖清水入长江,一江清水出枝江”的岁月,队员们深受教育。作为未来的“交通人”,他们深刻体会到传承“长江魂,水运根”的责任,决心以薛爷爷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榜样,将这份专注与奉献精神融入专业学习和未来事业,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拜访“中国好人”薛传根爷爷]
▲[拜访“中国好人”薛传根爷爷]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小候鸟”志愿服务队的这个暑期,是将青春的“小我”融入孩子们“大梦”的实践。如同孩子们画中那道绚丽的彩虹,它一头连着志愿者的掌心,一头通向孩子们充满希望的未来天空。盛夏虽会过去,但这束用心点亮的光,将陪伴着“小候鸟”们,积蓄力量,展翅翱翔。属于“小候鸟”的温暖故事,仍在延续。
▲[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孝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