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师生走访义乌:解码国货出海之路,探索外语人才发展新径

发布时间:2025-08-14 12: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锦琛 林舟勤 王欣雨 何文婕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吴锦琛 林舟勤 王欣雨 何文婕)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国货品牌加速崛起的背景下,义乌作为中国小商品市场的“世界窗口”,以其独特的产业生态和商业韧性,成为国货创新与全球化实践的重要试验场。为深入了解义乌小商品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化路径,近日,厦门大学“国货当自强”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浙江金华义乌,通过实地调研、企业访谈、商户交流,解码义乌从“代工贴牌”到“自主品牌”的转型升级之路的同时,也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外语人才在国际贸易中的实践角色与成长路径。


商贸城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实践队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和二区。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饰品、箱包、钟表等展现了义乌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繁荣景象。队员们分组走访商户,发现有部分店铺已经从单纯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建设。

“我们有固定的海外客源,南美洲、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采购商会直接到店铺选品定制。”一位商户向实践队队员们介绍道。面对旅游旺季的散客潮,部分商户也会灵活调整销售策略,既做批发也开放零售,彰显义乌商户的市场敏锐度。出乎意料的是,许多批发店铺的装修并不是队员们最初所想的那样简陋,其装修水平并不输线下零售店。“不同地区的客户风格偏好并不相同,比如中东客商偏向喜欢金色系,欧洲客户可能更喜欢简约风”。一家饰品店老板指着陈列样品解释道。这种“一区一策”的定制化服务策略,也是义乌商户能够深耕国际市场的秘诀。

▲图为实践队员参访商贸城商家

义乌购平台赋能:数字化打造外贸新引擎

实践队队员们探访浙江义乌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揭秘这座“线下巨无霸”背后的数字引擎。作为链接7万余家实体商铺与全球采购商的B2B平台,“义乌购”通过3D全景商铺、信用评价等功能,构建了“线上+线下”的贸易闭环。“信任是外贸的核心,AI再先进也无法完全代替人与人的沟通”市场负责人杨先生强调。为此,“义乌购”不仅引入留学生实习生促进文化交流,还联合高校培养复合型外贸人才。

▲图为市场负责人杨先生、跨境外贸负责人金女士正在接受实践队员采访

在与“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先生的访谈中,实践队了解到,当前义乌正加速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外语人才在国货出海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王建军先生认为专业才是立身之本,他鼓励实践队队员们夯实语言与专业基础,主动了解外贸、品牌与数字贸易的前沿趋势,成为既能讲好中国故事、又能服务国家发展的国际传播者。

▲图为“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先生正在接受实践队员采访

外贸一线观察:客带客的生意经与外语晨读

在“义乌购”员工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商贸城四区。商户分享道:“我们许多新客户都来自老客户推荐,即便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口碑依然是最好的广告。”这个“超级市场”通过“客带客”的口碑传播模式,将品质为上,诚信经营的理念传向世界。队员们注意到,聪明的义乌商户们会在租金较低的档口设立“引流转站”,当客户表现出合作意向后,再引导至更大规模的展厅深度洽谈。这种“前哨站+大本营”的组合营销模式,既控制了成本,又提升了成交率。

实践队成员参与了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外语晨练活动,这项持续十余年的公益活动,通过商务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培训,助力商户突破语言障碍,架起国际贸易的沟通桥梁。实践队成员采访了参与外语晨练活动的部分商户,他们表示,活动教授的外语非常实用,可以直接运用于市场,且自己学会外语可以更快速地给予客户回应,比使用AI工具要更快捷,也会让客户更加信赖。实践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义乌商户们对于外语学习的热情以及语言在全球化贸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与外语晨练

外语青年逐时代浪潮:在国货出海中书写青春担当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特别关注到“外语人才”在义乌国际贸易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义乌,“语言”是连接中国制造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桥梁。伴随国货品牌走向世界,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国际规则的外语人才正日益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在走访“义乌购”平台与商贸城多家商户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许多企业急需能够兼具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市场敏感度的专业人才。不少商户表示,虽然数字化平台提供了便利,但真正赢得海外客户信任,依然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建立长期合作的纽带。外语专业人才的职业路径正经历着从“翻译服务者”向“文化传播者”的转变,唯有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主动走进产业,才能真正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找到个人价值的更广阔舞台。


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不仅体会到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见证了国货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历程,更真实地体悟到语言与国货、文化与贸易之间的深层联结。国货出海不只是产品的输出,更是中国文化、价值与话语权的全球表达。在这一进程中,外语人才不再是幕后翻译者,而是走向台前的传播者、连接者与推动者。面向未来,外文学子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国际视野,搭建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讲述中国品牌的故事,传递中国文化的魅力,为推动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撰文 | 吴锦琛 林舟勤 王欣雨 何文婕

图片 | 王欣雨 何文婕 田润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欣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