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子于展开工厂一线学习研究

发布时间:2025-08-14 11: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田申   阅读 5.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经过第一阶段对智能制造车间的初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焊动青春”实践团队带着满脑子的好奇与思考,继续扎根浙江东石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和乐清市双刃工具有限公司。第二阶段的调研中,学子们褪去初来时的青涩,将目光聚焦技术内核与生产肌理,在“深度探究”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清晨8时30分,阳光透过车间的高窗洒在锃亮的设备上,团队成员已整装待发,首站抵达浙江东石硬质合金有限公司的精密加工车间。在技术主管高海清的引领下,大家的视线被硬质合金材料的“诞生之旅”牢牢吸引——从原料的科学配比、粉末的精准压制,到高温烧结下的神奇成型,每一个环节都像精密的钟表齿轮,环环相扣且暗藏玄机。高主管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实时生产数据,生动解析着工艺参数如何像“魔法棒”般影响材料的硬度与耐磨性。团队成员们围在轰鸣的烧结炉旁,眼睛紧盯着温度曲线的起伏,不时抛出“如何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怎样优化生产效率”等问题,与技术人员展开一场场火花四溅的讨论。“课本上冰冷的参数,原来在车间里是这样被‘驯服’的!这让专业知识在我脑海里活了过来。”团队成员张俊的话语里满是顿悟的欣喜。

▲图为精密加工仪器

午后的乐清市双刃工具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实践团队重返这里,此次的任务是深度参与生产线调试辅助工作。在技术工人高洪英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迅速分组行动:有的化身“数据分析师”,记录设备运行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探寻参数波动与产品质量的关联;有的则在工程师的守护下,鼓起勇气触碰生产线控制面板,尝试修改简单的程序指令。过程中,难题如“拦路虎”般不时出现,但大家拧成一股绳,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在反复调试中摸索门道。当一组小型刀具成功通过自动化生产流程检验时,同学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比车间的灯光还要明亮——那是亲手攻克难关的自豪,是汗水浇灌出的成就感。

▲图为工厂自动化设备

“这些年轻人身上的闯劲和钻劲真让人佩服!”浙江双刃工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卢斌对学子们赞不绝口,“他们提出的智能化改造思路,虽带着学生气的稚嫩,却像一股清泉,给我们带来了新视角。这样的校企互动,是双向成长的好事。”

“第二阶段的实践,我们特意加重了‘动手’的分量。”汽车工程学院24级年级辅导员兼带队老师王裕解释道,“从‘看原理’到‘做实践’,是知识从‘听懂’到‘吃透’的跨越。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生产的肌理,才能咂摸出理论与实践的深层联系,练就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本事。”

暮色渐浓,团队总结会的气氛依旧热烈。“今天调试时才发现,一个参数的微调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工业生产的严谨,藏在每一个毫厘之间。”团队成员胡淑瑾有感而发。队长田申则语气坚定:“两个阶段的实践像一把钥匙,让我们看清了新工科人才的模样——不仅要懂理论,更要会实干。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在实践中锤炼本领。”

第二阶段的实践,让“焊动青春”团队在深度参与中与工业生产贴得更近。每一次提问、每一次操作、每一次讨论,都在为他们后续的技术探究积蓄力量,让青春在实践的沃土上扎得更深、长得更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