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酉良实践团调研乌东苗寨:探索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发展的独特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14 19: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常福   阅读 53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马常福)坚持调研起步、调研开局,是基层工作者重要的工作方法。近日,北京科技大学酉良茶韵黔尝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乌东苗寨,开展了为期14天的深入调研。团队以茶文化为线索,围绕乡村振兴的阶段性发展成果,细致考察了乌东苗寨的现代化进程,总结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并致力于提供实际帮助,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酉良茶韵黔尝实践队成员与村委合影

集体用地的开发丰富了文化旅游体验。在940万元财政衔接及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酒坊、云端餐厅、诸野书店等新业态相继兴起。在酒坊,游客们跟随村民学习如何酿造苗家米酒;在书店,孩子们翻阅着介绍苗族文化的绘本。村支书杨磊的话“把博物馆建在村口,文化就是最好的‘磁石’”,揭示了文旅融合的核心。

在与杨支书的交流中,他的独到见解和前瞻性策略给实践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村委与北科大酉良实践团的首次会议上,杨支书分享了他的许多创新想法。例如,他曾经从事养殖业,从茶叶蛋的制作工艺中得到启发,提出将茶叶研磨成粉,与饲料混合喂养母鸡,使得母鸡产下的蛋具有茶叶的风味,这一想法已经付诸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他还提出利用乌东的茶叶和稻米酒,开发一种保健产品,旨在提升稻米酒的市场价值,并充分利用乌东苗岭茶的潜力。杨支书强调的三民共治,将乌东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秘诀归结到原住民、外来民、智囊团的共同努力,坦诚相待,包容开放。

▲图为杨支书与茶韵黔尝实践队交谈场景(左二为杨支书)

在调研过程中,乌东村的“5311”利益分配机制让我们看到了集体经济的活力。如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这个机制提供了明确的答案:

- 50%的收益作为公积公益金,用于集体经济的扩大再生产;

- 30%的收益用于村民分红,对脱贫不稳定户和突发困难户给予适当倾斜;

- 10%的收益作为民生保障金,用于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

- 10%的收益用于奖励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参与者,形成正向激励。

初步调研结束后,酉良茶韵黔尝实践团便开始自己的乡村振兴行动,首先是提高乌东茶的辨识度和文化传承,为此小队花费近10天的周期,制作了一部宣传微电影,电影故事以茶叶第一视角为叙事主体,见证代与代,新与老交替传承和时代突变的冲突,通过对冲突的产生到冲突激化,再到冲突解决的展现,向世人展现偏远山区茶叶传承的难处,为乌东茶叶品牌提供故事背景。

▲图为小队成员微电影开机场景

其次是直播带货,在茶坊直播带货,讲解苗岭绿茶,累计在线观看人次达500+,点赞数达7w+,扩大了苗岭茶文化的知名度。

▲图为小队队员在直播讲解苗岭茶文化

最后是与酉良黔醴扶光乡村振兴实践团共同运营村集体经济--乌东酒坊,扩大酒坊经营业务范围,将苗岭红茶,苗岭绿茶都纳入单独产品,还衍生出雪李清欢,苗岭奶绿等饮品,弥补了原有产品对女生和小孩消费群体的忽略,在茶酒小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酒坊每天营业额平均在1000元+,极大的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实践团离开酒坊后的后续运营提供了现成的优化方案。

▲图为一杯苗岭雷山银球茶产品

实践团行进在乌东苗寨中,惊奇地发现乌东村高达92.8%的森林覆盖率不仅为生态保护提供了优势,也成为了文化旅游发展的宝贵资源。全村130户499名村民正共同享受着这份“绿色财富”。在协作力量的推动下,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预计接待游客达到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6万元。这些数据背后,是苗寨与远方伙伴共同书写的振兴篇章。

▲图为队员摄苗寨外景

在乌东苗寨调研实践半个月,实践团成员总结发现,乌东重视产学研相结合,注重东西融合,和重用人才的乡村振兴的经验可以推广到类似乌东这样的偏远山区,为中国现代化乡村振兴提供乌东方案。乌东村的发展经验是前瞻性、可推广的,值得目前乡村振兴阶段化发展受阻的乡村借鉴学习。为推动中国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提供现实可靠可推广的发展方案,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实践团成员表示,调研出真知,实践得发展,这次深入乌东苗寨的调研实践,坚定了以调研赋能实践、用经验助力更多乡村发展的决心,期待未来能让乌东经验在更多土地上生根发芽,聚集起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常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