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林洁、林泽彬)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2025年7月9日至12日,广东财贸职业学院"绿梦兴乡"突击队赴韶关南雄开展红色文旅与生态治理调研。团队通过走访革命遗址、工业遗存及古村落,探索红色资源与绿色发展的融合路径,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绿梦兴乡突击队在南雄白云(北山)革命历史陈列馆合影留恋 林泽彬供图
图为南雄白云(北山)革命历史陈列馆内陈列内容 林洁供图
陈列无声铭壮志 硝烟已远励今人
走进南雄白云(北山)革命历史陈列馆,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文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突击队的队员们认真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不时驻足沉思,被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深深打动。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这里曾是红军游击战争的重要根据地。陈列馆分为七个单元,分别是南雄早期革命、开辟北山游击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北山、抗日战争时期的北山、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山、新中国成立后的北山、红色南雄・苏区新貌。共有4313张历史文献照片,3万多文字说明,以在党的领导下,在24年峥嵘岁月中发生在北山的历史事件为主线,突出展现了北山24年光辉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奋斗历程。该馆生动展现了北山地区人民义无反顾跟党走的坚定决心、投身革命的伟大情怀以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为人们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重要场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参观陈列馆,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北山的革命历史,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图为突击队队员、指导老师以及南雄白云村干部一同参观北山事件红军烈士纪念碑 林泽彬供图
血染北山忠魂铸 绿梦兴乡薪火传
绿梦兴乡突击队踏上南雄市北山,他们怀着崇敬与探寻之心来到南雄市北山事件红军烈士纪念碑,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前,开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红旅调研。站在纪念碑下,凝视碑文,触摸历史的纹理,听当地村干部讲述那些战火纷飞的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成为理解革命精神的拼图,仿佛能看见当年游击队员穿梭竹林、浴血奋战的身影。中央政治局对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肯定了项英等同志的贡献,他们在主力红军转移后,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坚守游击区,为抗日支点留存希望,这份坚韧与担当,是革命岁月里最耀眼的光芒,也是突击队调研的精神富矿。突击队队员记录碑文细节,收集的不仅是历史资料,更是激活红色引擎、赋能乡村振兴的密码。站在先烈战斗过的地方,大家更加坚定了服务乡村、建设祖国的决心。
图为七四三矿纪念公园工业遗址 林洁供图
迹斑驳铭岁月 文旅新篇续荣光
绿梦兴乡突击队踏入七四三矿纪念公园,老旧建筑承载着厚重过往。这些褪色的牌匾,虽已斑驳,却像是时光留下的邮戳,清晰勾勒出当年矿区的烟火日常。木门上的标语,虽历经风雨,却依旧铿锵有力,见证着矿区人在时代浪潮中奋进的脚步。礼堂及活动中心、第一期干部住宅,这些承载着历史温度的建筑,曾是核工业建设者们的奋斗阵地。透过砖瓦与梁柱,我们仿佛能看见当年的建设者们,为了国防事业,隐姓埋名,在深山之中开启采矿征程。他们的坚守,铸就了“两弹一艇”的坚实基础,那些布满蛛网与锈迹的角落,都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奉献与担当,如同一个个时光胶囊,将那段热血岁月封存。七四三矿的历史,是一部奉献史、奋斗史,更是乡村发展独特的文旅资源富矿。
此次调研不仅让队员们深刻体悟了革命精神与奋斗历程,更致力于将这些红色文旅资源转化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动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力量,彰显了青年学子服务乡村、建设祖国的坚定决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志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