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护耳进乡村,中医惠民护健康——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康复技术系“中医智听队”三下乡为村民送去中医养生健康礼包

发布时间:2025-08-10 18: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文 刘鑫 陈刚 唐艺涵   阅读 58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康复技术系“中医智听队”积极响应国家 “三下乡” 号召,于 2025年8月4日-8月8日深入南充市营山县渌井村,开展以“守护乡村听觉健康+传播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实践活动。团队怀揣着守护乡村“听”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服务基层群众、追寻红色印记的初心,通过运用专业康复技术服务村民、普及中医药知识、探寻红色历史印记等方式,将专业医疗服务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既为村民提供了切实的健康守护,又让中医药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在实践中践行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与助力健康中国的双重使命,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健康调研,体质辨识

聚焦基层群众健康及中医药在基层的应用,中医智听队开展了“基层群众健康状况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现状”的调研。队员们分成4个小组,走访村落,与乡亲们深入交流,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乡亲们的健康状况及中医适宜技术在常见慢病防治中的应用、普及情况。并进一步通过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测评,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奠定基础。

▲图为志愿服务队走访调查村民情况

▲图为志愿服务队辅助村民填写体质调查表

AI 赋能,健康随行

紧扣“中医智听”活动主题,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中医相结合,为村民们演示了“AI听力管家”的核心功能,通过简单的指令或表述,即可快速解答用户问题,给出个性化指导建议和解决方案,这让村民们倍感新奇,体验到了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并结合中医适宜技术,教会村民们耳部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方法,实现“AI指导+中医保健+自我管理”的全链条服务。不仅满足了村民们日常居家耳部保健需求,也让智慧医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守护乡村居民“听”的世界。

▲图为志愿服务队为村民们介绍AI听力管家

科普宣传,知识润心

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队员们分别以“耳与脏腑的关系”“守护听力,乐享晚年”“高血压、糖尿病的‘未病先防’之道”为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模型展示,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村民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并手把手指导村民们掌握简单有效实用的耳部保健操,通过简单的动作,养成主动护耳的好习惯,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播撒到村民们的心间。

▲图为志愿服务队为村民们讲解耳与脏腑的关系

▲图为志愿服务队给村民们进行耳部健康科普

▲图为志愿服务队教授村民们耳部保健操

中医体验,强身健体

服务村民健康,是“中医智听队”此行的核心使命。通过沉浸式中医适宜技术体验活动,为村民们提供了一系列中医特色服务,让村民们亲身感受到中医的独特魅力,掌握实用的中医养生方法,当好“健康第一责任人”。

清晨,村头空地便成为“中医智听”队教学的舞台。队员们一招一式地带领村民们练习“八段锦”,舒展筋骨、调和气血。

▲图为志愿服务队带领村民们练习“八段锦”

专业的推拿按摩缓解了村民们劳作的疲惫;温煦的艾灸驱散了关节的寒湿;精准的耳穴贴压调理着身体的不适。每一次用心的服务,都收获了村民们舒展的眉头、开心的笑容和真诚的感谢。

▲图为志愿者为村民进行艾灸服务

分享贴合乡村食材的护耳食谱,解析食材在中医理论里的养生原理,一起动手制作“百莲聪耳汤包”“中药解暑凉茶”“祛湿泡脚包”等,不仅传递了中医药的实用价值,更在轻松的氛围里增进了与村民们的感情,让传统文化在指尖流淌。

▲图为志愿服务队为村民介绍百莲聪耳汤

赓续血脉,砥砺青春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中医智听队”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队员们参观了白塔公园人民英雄纪念碑。鲜艳的红旗、珍贵的记忆,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这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将激励队员们不忘初心,积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人民需要之中。

▲图为志愿服务队在营山白塔公园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合影

知行合一,淬炼成长

通过健康调研、知识普及、健康服务、文化传承等实践方式,不仅为渌井村带去了健康服务和温暖,更成为团队成员们成长蜕变的生动课堂。

五天扎根乡村的历练,让同学们真正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深刻含义。队员唐艺涵感慨:“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佝偻着腰背,顶着烈日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夸我们按得好、灸得好,那份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值得!”队员刘鑫说道:“活动中给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做艾灸时,她用淳朴的方言一直向我们说‘你们年轻娃娃们好啊,这么热的天从那么远来看望我们,真的谢谢你们呀!党的政策好啊,你们要用心读书,好好学习呀!”这些饱含真情的朴素话语,让队员们都深受感动和鼓舞,这一刻,抽象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可感,不仅是需要与被需要的温暖,更有坚定前行的信念。

除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外,更珍贵的是心灵的成长。从最初面对村民们时的手足无措,到后来能弯腰俯身耐心倾听;从开始上台科普宣讲前的紧张语顿,到后来的大方展示与积极沟通;从活动首日的手忙脚乱,到后期能默契配合。正如队长吴霜所说:“团队也不是机械的组合,而是在与乡土的共鸣中,把‘我’活成‘我们’!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缺一不可!”回首这段征程,烈日下的汗水早已化作成长的养分,跋涉的疲惫也沉淀为珍贵的回忆。没有抱怨与隔阂,只有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没有退缩与犹豫,只有一张张被晒得通红却洋溢着成就感的笑脸。这份纯粹的快乐与满足,正是青春最美的注脚。

这次实践,大家用汗水和真诚完成了从“医学生”到“健康守护者”的身份蜕变,不仅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也锻炼了个人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自我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也培养了医者仁心的职业素养,更在乡村振兴中找到了青春奋斗的坐标。

▲图为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与村民合影

满载而归,奋勇向前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康复技术系“中医智听队”的营山县渌井村之行圆满落下帷幕。这段经历,对于每一位队员而言,都是一次专业实践的淬炼、一次服务社会的担当、一次国情民情的认知、一次红色基因的传承。这份努力不仅收获了村民们灿烂的笑容和认可,还登上了营山电视台的荧屏!正如队员唐艺涵说道:“当采访的话筒递到我面前,当摄影机的镜头记录下我们服务的瞬间时,这份来自社会的认可和鼓励,让我们的实践变得更加有意义!”同时,队员们也利用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此次实践活动,累计播放阅读量达4万余次。

“中医智听”队正以积极的姿态传播实践故事,用行动点燃更多人的热情,让志愿服务的星火照亮更广阔的天地,激励更多青年人投身实践、奉献社会,共同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图为志愿服务队被营山电视台报道截图

汲取经验,展望未来

五天四夜的实践,成员们以专业为笔、以热忱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绚丽的青春色彩。本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成员们带着专业知识和才干走进乡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虽然时间有限、高温酷暑给工作带来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让队员们更真切地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辛,更深刻地理解到乡村振兴的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奋斗的征程不息,中医智听团队将带着这份珍贵的实践经历,继续弘扬大医精诚精神,精研岐黄之术,让青春之花在服务基层的沃土中绚丽绽放,用仁心仁术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 | 张文

图片 |刘鑫、陈刚、唐艺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艺涵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