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21时12分,伴随着汽笛长鸣,T308次列车缓缓驶出乌鲁木齐站。与往年一样,江西财经大学“江新比心”民族团结实践团的20名师生结束新疆的暑期实践之旅踏上回南昌的归途;与往年不同的是,列车长张敏与全体工作人员在2号车厢迎来了一面崭新的锦旗——“情系学子展铁肩担当 暖心护航显大爱无疆”。这面锦旗,浓缩了五年、五届、100余名赣新两地青年共同写下的民族团结故事。
自2021年起,“江新比心”实践团连续五年选择T308次列车作为“乌鲁木齐—南昌”的唯一交通方式。五年里,列车长张敏与乘务班组因轮岗、调休等原因时有调整,但五年里,我们从来没有断了联系,但凡知道我们要坐车,干净整洁的车厢,备好的茶水和一张张的笑脸,随时做好迎接我们的准备;谁头疼脑热,他们第一时间递来药和温水;半夜里,悄悄替我们把滑落的毯子盖好。这些细碎又平常的举动,让长途的硬座也坐出了家的温度。
今年,第五届实践团首次设立“列车志愿服务岗”。队员们把专业带进车厢:一节微课堂,教孩子用普通话朗诵《可爱的中国》,又取出竹笛,吹起《茉莉花》的婉转,让传统文化随笛声轻轻荡漾;餐车化身小驿站,南昌的酱板鸭与库尔勒的香梨在交换箱里相遇,3500公里的路途因此有了可咀嚼的甘甜。
“过去是我们单方面接受照顾,现在想和张车长一起守护这趟‘团结号’。”实践团队长江西财经大学2023级学生金曲乐说。
授旗仪式上,指导老师谢尔艾力代表实践团将锦旗郑重交到张敏手中:“这面锦旗写不下五年来的所有故事,但它提醒我们——民族团结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张车长凌晨4点帮学生找退烧药的奔跑,是乘务员用南昌话喊出‘恰饭了’的俏皮,是铁轨上每一声‘到了新疆就是到家’的叮咛。”
汽笛再次响起,列车驶向南昌。车窗内,崭新的锦旗与褪色的“民族团结号”横幅并排悬挂,像两条并行的钢轨,一头连着赣鄱大地的红土地,一头连着天山脚下的石榴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俊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