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能? 广西师范大学“桂廉青语”实践团在钦州市新村探索答案

发布时间:2025-08-10 23: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严梦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挖掘廉洁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价值,7月10日至14日,广西师范大学“桂廉青语”实践团走进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新村,围绕“廉洁文化进村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对村干部进行了专题采访。

廉洁文化进村是乡村振兴的“必修课”

关于“廉洁文化进村”的内涵,干部们认为“‘廉洁文化进村’”是通过价值引导和行为养成实现‘不想腐’的深层变革。”

村干部们一致认为“廉洁文化进村”对农村发展意义重大。“它既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凝聚民心、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抓手。作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农村基层干部的廉洁与否直接影响着村民信任、政策实效与乡村稳定。廉洁文化能有效遏制集体资源分配、土地流转等敏感领域的微腐败,防止惠民工程沦为‘烂尾工程’,避免产业发展资金被蚕食挪用,从而守住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廉洁文化不仅是拒腐防变的‘防腐剂’,更是凝聚发展合力的‘黏合剂’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其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莫书记说到。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新村村干部开展廉洁文化宣讲主题座谈会

廉洁文化宣传成效与短板并存

在实践层面,廉洁文化宣传已在乡村扎根。村里已经设立了廉洁文化宣传专栏,他们近半年参加了多次村级廉洁文化活动,并且经常向村民讲解廉洁政策。其中村级会议、宣传栏、微信推送是主要宣传渠道,部分村还创新推出“清风小提袋”入户宣传、“廉洁文化墙”景观融合等形式,让廉洁元素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但短板同样明显。“形式太单一了,翻来覆去就是开会、贴海报。”村支书助理坦言,当前宣传存在“覆盖面窄”的问题,尤其针对外出务工村民和老年群体,传播效果有限。村支书则补充,农村居住分散、受教育水平差异大,加上本地廉洁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导致宣传“难入人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新村村干部

从“知”到“行”的意识蜕变

桂廉青语实践团面向村干部的五次廉洁专题宣传已显现积极成效。村干部表示,通过宣讲,对党纪法规、村务公开制度、举报监督渠道的了解显著加深,个人廉洁意识显著提升。“以前觉得‘廉洁’是大道理,现在知道村务公开怎么查、有问题向谁反映,自己工作也更有底气。”村支书助理说。

村民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村支书提到,通过案例讲解和廉洁文化宣传单解读,越来越多村民能理解“廉洁政策是保护大家利益的”,参与村务监督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已有村民主动担任“廉洁明白人”,成为政策传播的“二传手”。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民解读优秀廉洁文化宣传单

从“需要”到“有效”的路径升级

对于未来,村干部们提出了具体期盼。在宣传形式上,他们希望增加案例警示教育、廉洁家书、村级广播等,尤其推崇“家庭廉洁教育”。村支书助理说:“家里老人常说‘手净才能心安’,这种代代相传的影响,比开会更管用”。对于大学生宣讲团队,村干部们强调“接地气”与“强引领”并重,既要用方言、快板、漫画等村民易懂的形式,又要强化理论深度,让廉洁理念真正入脑入心。

在新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联合村委会策划开展“传承廉洁文化,共建清朗新村”主题活动,通过廉洁故事宣讲、知识问答、入户访谈等形式掀起一股廉洁文化宣传热潮。新村村委会向实践团发来感谢信,信中表达了对实践团工作的高度认可,同时期待更多师大学子走进新村,共同描绘清廉乡村建设新画卷!

图为新村村委会对桂廉青语实践团的感谢信

从制度完善到文化浸润,从干部引领到村民参与,廉洁文化进村正从“纸面”走向“地面”。正如新村的村干部所言:“唯有持续创新、精准发力,才能让廉洁之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未来,广西师范大学桂廉青语实践团将持续以青言青语传递清风正气,推动优秀廉洁文化深入人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严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