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遇到边坡裂缝要记得远离,溺水时要大声呼救并保持身体漂浮——大家记住了吗?”8月8日,杉树仑小学的教室里热闹非凡,长沙理工大学“青春向阳,用爱护苗”志愿服务队成员曾好以互动问答开启实践课堂,为乡村留守儿童搭建起探索与成长的舞台。(图为 志愿者与杉树仑小学师生集体合影)
实践课堂:趣味互动点燃求知热情
志愿服务队紧扣乡村实际需求,用“授课+游戏”模式传递知识。垃圾分类小游戏里,孩子们化身“分类小考官”,争着辨认垃圾归属;水写笔创作、粘土手工环节,三年级学生何佳萱专注捏出小红花,“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我要把花送给外公外婆,感谢他们的陪伴”,稚嫩话语中,实践课滋养出细腻情感。(图为 志愿者与孩子们学习垃圾分类)
从“小孔成像”科学实验,到“搭桥”工程实践,再到剪纸艺术创作、安全知识问答,80分钟分组游戏让孩子们边玩边解锁新技能。“原来用纸板和橡皮筋就能搭建小桥!”参与学生兴奋分享,团队协作与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图为 志愿者与孩子完成“小孔成像”科学实验)
育人探索:校长阐释实践教育价值
“学校80%以上是留守儿童,家长陪伴缺失,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弱、社会认知窄。”校长刘制坤介绍,学校坚持“每月一活动”育人模式,积极联动外部资源,将安全知识、手工创作等优质内容引入校园,“希望借实践活动补上‘动手课’‘社会课’,让农村孩子也能绽放光芒”。在他眼中,“实践+教育”是乡村孩子的成长“翅膀”。山区孩子接触外界少,“青春向阳,用爱护苗”志愿服务队的实践课堂不仅教会他们识别边坡隐患、掌握急救技能,更让知识的力量直观可感。学生文子阳听完安全课后所说,“学好知识,将来修好家乡的路”,一颗颗成长的种子,已悄然在孩子心底扎根。
(图为 学生文子阳积极发言)
校地联动:青春护苗书写长效担当
此次活动,是长沙理工大学“青春向阳,用爱护苗”志愿服务队“知识进乡村”行动的缩影。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持续聚焦乡村需求,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听得懂、用得上的实践课程,“依托‘每月一活动’接力,让实践育人理念在乡村校园落地,助力更多留守儿童在动手实践中找到自信、看见未来”。随着合影时孩子们的灿烂笑脸,当日实践课暂告段落,但成长的探索从未止步。
(图为 志愿者与孩子们的手工制作成品合影)
青春向阳,用心护苗,本次活动立足乡村儿童实际,以“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服务,在陪伴中传递关爱,于启发里激发潜能,借互动助力成长。未来,杉树仑学校的留守儿童将继续以实践为“练兵场”,朝着“走出去能闯、留下来能建”拔节生长,而实践团也会以青春之力持续护航,让知识与关爱在乡村校园持续流淌,书写校地联动护苗的温暖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艳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