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6 日,塔里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艾’不沉默,禁毒有声” 宣讲教育调研团带着精心准备的材料来到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福安社区,以更贴近居民的方式,延续着禁毒防艾的宣传使命。
社区居民开展禁毒防艾宣传讲座
7月16日上午,锦安社区活动中心内,毒品仿真模型成了最引人注目的 “教具”。海洛因的灰白粉末、冰毒的透明晶体,以及伪装成 “跳跳糖”“巧克力” 的新型毒品,在展示台上静静陈列,却无声地诉说着潜藏的危险。团队成员手持模型,结合真实案例,向围拢的居民解析:“这些看似普通的零食,可能是诱骗青少年的陷阱。” 直观的展示让抽象的 “毒品辨识” 变得具体,不少居民俯身细看,眼神中透着震惊。
社区区居民观察毒品模具
宣讲中,成员们将禁毒与防艾知识紧密相连,重点阐释共用吸毒针如何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高危途径。“一次不注意的共用,可能让病毒悄然蔓延。” 清晰的逻辑与具体的数据,让居民逐渐明白:抵制毒品不仅是守护自身健康,更是阻断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一环。现场不时有居民点头沉思,对 “禁毒即防艾” 的认知悄然加深。
社区居民观看禁毒宣传手册
午后的社区里,宣讲团成员的身影穿梭其间为社区居民递上宣传册,从社区到学校多方面考虑,以提醒大家留意近期出现的 “毒邮票”“毒电子烟” 等新型伪装形式。“您觉得社区该多搞些什么样的宣传?” 每每到宣传结束,团队成员都会认真记录居民的建议,从 “加大宣传力度” 到 “办知识竞赛”“进入学校宣传”等,收集的不仅是想法,更是社区对禁毒工作的期待,是团队未来在北疆发展的指引方向。
社区居民听毒品模型讲解
互动环节里,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展现出同样的热忱。白发苍苍的老人指着 “茶叶毒品” 模型追问:“怎么区分真茶叶和这个?” 不少人则好奇:“新型毒品成瘾性大吗?” 宣讲团成员一一回应,用生活化的语言拆解专业知识。居民的认真、孩子的好奇,化作无形的动力,推动着知识在问答间流转。
团队成员在社区合影
这场深入社区的宣传,恰似一缕微光,照亮了禁毒防艾的盲区。仿真模型打破了认知的壁垒,互动问答消弭了知识的隔阂,而 “定点 + 流动” 的模式,则让这份守护持续延伸。当居民们带着新学的辨识技巧回到生活,当社区里讨论禁毒的声音渐渐响亮,便编织出一幅 “全民参与、共拒毒品” 的温暖图景。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健康家园的诗意守望,为社会的和谐安定注入了绵长而坚韧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