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银携手传文脉 非遗新声绽芳华: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朝夕力行·青银同辉实践队探索代际共融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10 23: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彭家燕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 彭家燕)7月24日,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朝夕力行·青银同辉实践队携“朝夕逐艺·留夏美好”暑期夏令营走进广州市霞迳村,开展“代际共融”主题日活动。活动以程朱理学主题团扇创作、细致课业辅导及手势舞与潮州大锣鼓融合排练,促进青少年与长者互动交流,在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中架起代际桥梁。

理学入扇:老少携手绘“知行”

实践队创新设计“程朱理学扇子DIY”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手工体验。

生活化解读:实践队员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如遵守课堂纪律、爱护环境、文明用语)引导参与者理解程朱理学中蕴含的“规矩”、“文明”等核心理念,让古老智慧贴近现实生活。

▲图为主讲老师准备开始课程教授

协作创作:青少年与祖辈结对,利用空白团扇、马克笔、褶皱纸等丰富材料进行创作。孩子们绘制象征“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图案或书写“知行合一”等箴言,祖辈们则分享生活感悟,携手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视化的扇面艺术。

▲图为老师协助孩子将扇子图案完善

▲图为孩子们与长者一起装饰作品

智慧宣言:一件件完成的作品,成为承载传统智慧的“宣言”,让理学思想在代际合作在手工实践中变得可触可感。

▲图为孩子分享绘制“四君子”图案的扇子作品

▲图为孩子们一起展示自己的“艺术品”

笔尖温情:辅导相伴助成长

课业辅导环节,温暖与知识的力量持续传递。

耐心解惑:实践队员俯身于课桌前,耐心解答孩子们在数学计算、作文构思等课业难题上的疑问。作业本上逐渐增多的红勾,见证了孩子们的理解与进步。

情感联结:辅导过程不仅传递知识,更织就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孩子们用草稿纸上的小花等简单真挚的方式表达感谢,流露着知识被点亮的喜悦与对陪伴的珍视。

▲图为孩子们一起在本子上绘制图案

持续陪伴:实践队员将辅导视为陪伴孩子跨越学习障碍、建立自信的过程,致力于让这段笔尖相遇的时光,成为夏令营的温暖注脚。

非遗新韵:青春对话千年鼓点

当日下午,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排练在霞迳村上演。

灵动手势舞:实践队员们排练手势舞,以简洁有力、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传递情感。动作或舒展如流云,时而顿挫如击节,年轻的身影反复打磨细节,力求精准表达。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进行合唱演练

铿锵潮州大锣鼓:与此同时,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排练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大锣鼓。震耳的鼓点与铿锵的锣钹交响,孩子们手握鼓槌、铜锣,在“咚咚锵”的节奏中感受着千年非遗的厚重底蕴与乡土记忆。

▲图为孩子们学习潮州大锣鼓《鼓鸣盛世》曲目

探索融合之道:实践队创新性地尝试将轻盈灵动的手势舞与豪迈刚劲的潮州大锣鼓进行融合排练。这不仅是技艺的碰撞,更是青春力量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探索着古老非遗在当代焕发新生的“活态”传承的路径。排练现场热情洋溢,每一次配合都诠释着对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担当。

7月24日的“代际共融”主题活动,通过老少协作的理学扇子创作深化了文化理解与亲情纽带;持续的课业辅导用耐心与专业守护成长;手势舞与潮州大锣鼓的融合排练则展现了青年学子以创新思维活化传统文化的探索精神。活动有效促进了不同年龄层的交流互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

撰文 | 彭家燕

图片 | 许乐谊 林泽 李晓彤 刘扬

审核 | 刘静 李晓彤 易茵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易茵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