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学子社会实践|红纸裁古今:探索舞水剪纸里的传承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10 23: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石霄   阅读 5.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7月1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依托“三下乡”实践活动,以“探索荆楚文化,活化非遗传承”为核心,开启了一场寻根溯源的实践之旅。团队来到湖南怀化鹤城区嬉麓非遗特色街区——这里不仅洋溢着独具韵味的民俗风情,更传承着以剪刀为笔、红纸为魂的舞水剪纸技艺。这项技艺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在手意草堂舞水剪纸非遗传承工作室绽放着独特的艺术光彩。调研团队专程探访该工作室,向舞水剪纸传承人袁超美与邬金老师探寻技艺的传承脉络,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到了这门古老手艺的当代活力。

图为工作室中袁超美与邬金老师正在专注讨论作品《仙鹤迎春》的底稿创作

一踏进工作室,邬金老师正专注创作剪纸作品《仙鹤迎春》。红纸上,她以剪刀轻盈游走,纸屑纷飞间,仙鹤的轮廓逐渐清晰;指尖微转,羽毛纹理细腻呈现;剪刀轻剪,祥云仿若随风飘动;利落一剪,盛放的牡丹花瓣栩栩如生。蓝白相间的画面中,巨鹤在祥云间欲振翅翱翔,牡丹点缀其间,尽显灵动与生机。这般将美好寓意凝于红纸的功底,背后是数十年与剪纸技艺相融的成长历程。

图为团队成员在老师指导下协助邬金老师进行揭纸、装裱等工序场景

团队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协助老师进行揭纸、装裱等工序。随即,邬金老师将装裱精美的《仙鹤迎春》剪纸作品展示给团队成员:“感受下这些镂空处的细腻毛边?下剪力道重一分就会破损,转弯稍缓一瞬便失了灵动——这正是剪刀与红纸跨越千年的默契对话。”看着那细腻的剪纸纹理,团队成员仿佛看到了舞水剪纸千年传承的脉络,每一道剪痕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幅作品都是文化的传承。

图为舞水剪纸代表作《仙鹤迎春》展示图

交流中,团队成员得知邬金老师的成长与舞水剪纸早已深度交融。她自幼受当地剪纸文化熏陶,成年后潜心研习传统技法,更不断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怀化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融入剪纸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而这份对技艺的深耕,更延伸为对文化传播的担当。她对传承的理解尤为深刻:“传承是让古老技艺走进现代生活。”她不仅将传统剪纸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在社区、学校开展义务剪纸兴趣课堂,还积极创新,把剪纸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让舞水剪纸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为邬金老师为团队介绍剪纸与当代艺术融合后的创新作品“剪纸牌”包包

这份将地域文化与创新思维融入创作的理念,在她的卡通剪纸徽章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展示桌上,卡通剪纸徽章透着别样光彩,边缘圆润的线条藏着巧思。邬金老师指尖轻点徽章笑道:“瞧见这些卡通造型了吗?老手艺添些新创意,不是丢了根本,而是让它能走得更远。七传统底色,三分时代新意,早就把‘守正创新’刻进了传承的血脉里!”这让团队理解了让非遗“活起来”的真正内涵。

图为邬金老师在社区、学校义务教学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做的创新作品

从怀化风土与剪纸技艺的交融,到每一次剪刀起落间的执着,邬金老师等舞水剪纸传承人如守护文化的使者,驮着千年文脉在当代绽放。团队成员不仅亲手触摸到剪纸艺术的细腻肌理,更见证了“古今相融”理念助力非遗传承的鲜活实践。下一步,团队将努力持续推动青年学子参与非遗保护行动,推动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度参与非遗传承与文化传播,增强文化自信。

图为“拾遗楚韵·启为创新”团队在手意草堂与舞水剪纸传承人袁超美和邬金老师的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霄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