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奔赴大山,天使点亮童心 ——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大山天使计划团队赴富顺社区开设暑期托管班

发布时间:2025-08-10 15: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依郎   阅读 7.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 程依郎 王木子)2025年8月7日,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大山天使计划”团队,在绵阳市三台县富顺镇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拉开本年度乡村夏令营帷幕。12名大学生志愿者以“泥土里的孩子,乡野里的夏天”为主题,用一整天紧凑而温情的活动,为乡村里的孩子送上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互动

破冰·从陌生到拥抱

上午8时,开营仪式在孩子们翘首以盼的目光中准时开始。为了让初次相见的大朋友、小朋友迅速“破冰”,志愿者精心设计“大树松鼠”“五元一角”等互动游戏。“松鼠”在“大树”间穿梭躲藏,尖叫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凑金额、调组合的团队配合,让陌生感悄悄融化。随后,孩子们动手制作专属“藏宝袋”,写下对同伴的第一句悄悄话——夏令营的“大家庭”就此升温。
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感受到被关注、被珍视,志愿者们还特别设置了“天使守护签”环节:每名孩子随机抽取一位“小天使”志愿者,而志愿者也悄悄认领一名“小主人”。未来两周里,他们将用不记名的方式互送鼓励、完成微心愿,让温暖在不经意间发芽。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破冰

课堂·把世界编进手绳

午休后,第一堂“自我认知”课程上线。志愿者小林姐姐化身“手工达人”,从编绳的古老历史讲到五彩丝线的美好寓意,再手把手教孩子们编出独一无二的手绳。穿绳、打结、收口……小小手绳串起孩子们的专注与自豪,更串起他们对传统工艺的新认识。“我要把手绳送给妈妈,告诉她我今天学了一门‘大学问’!”9岁的婷婷举着手绳,眼睛亮晶晶。
课程结束后,“小老师”们把剩余丝线分门别类装进贴有“创意补给站”的小盒子,鼓励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设计新的纹样,下周将进行“最美手绳”评选,让孩子们把课堂延伸到生活,把创意延伸到未来。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编手绳环节

心声·双向奔赴的温暖

“在这里,我们既是老师,更是学生。”志愿者程依郎在朋友圈写下感悟,“孩子们教会我们用最纯粹的笑容拥抱生活,我们则把知识和陪伴留给他们。”正如带队老师所言:“三下乡不是单向给予,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

图为志愿者送小朋友回家

后续·让爱与知识持续发生

接下来两周,志愿者还将围绕安全教育、乡土文化、科学小实验、主题绘画等模块持续开展活动,并通过“一对一”课业辅导、入户走访建立长期帮扶档案,让夏令营的欢笑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长明灯,也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留下无悔注脚。此外,富顺镇社区服务中心已主动提出将活动中心二楼长期作为“护青驿站”,计划把大学生暑期实践与镇团委日常活动衔接,形成“假期集中+周末分散”的常态化陪伴机制,力争让短暂的夏令营成为可持续、能生长的公益生态。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合照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这个盛夏,乡村深处再次回荡起孩子们的笑声,也镌刻着新时代大学生以脚步丈量大地、用真情书写担当的崭新篇章。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到“三下乡”活动中,以青春之名传承雷锋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蓬勃朝气,让乡村的明天愈发美好。

撰文 | 刘昕竹

图片 | 缪思婕 刘昕竹 陈欣怡

审核 | 程依郎 王木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依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