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惠东平海“舞鲤鱼”三下乡首日记

发布时间:2025-08-10 15: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施汶哲   阅读 7.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出征出发

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黄森湧、吴敏荧、陈冬琪)2025年6月30日,惠东“鲤”想队来到惠东平海镇,从内部筹备的队员会议,到深入探寻的文化站访谈,他们步履不停,正式拉开了探索省级“非遗”“舞鲤鱼”的序幕,助力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凝心聚力,整装待发 ———队员会议定航向

抵达平海镇安顿好后,团队第一时间召开了全体队员会议。

▲图为团队成员召开全体会议

队长再次强调了本次“三下乡”的核心目标:深入挖掘平海“舞鲤鱼”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传承现状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力求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为“非遗”活态传承与地方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结合队员特长,对接下来几天的访谈、调研、记录、宣传、后勤等工作进行了细致分工,确保人人有责、环环相扣。大家积极发言,补充完善了访谈提纲和调研方案细节。

重点强调了活动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纪律要求,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高效进行。

这次会议不仅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更凝聚了团队力量,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叩问传承,聆听深韵——对话文化站站长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舞鲤鱼”相关视频资料

张站长如数家珍,向队员们娓娓道来平海“舞鲤鱼”的起源与发展。

她提到,“舞鲤鱼”在平海已有数百年历史,深深扎根于当地的海洋渔业文化,是渔民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平安归航的重要精神寄托和民俗活动。

▲图为张站长向成员介绍“舞鲤鱼”道具

张站长详细介绍了“舞鲤鱼”的表演形式、道具制作以及舞蹈动作的象征意义。

她特别强调了其作为省级“非遗”项目的独特艺术价值和在粤东地区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她也介绍了文化站和当地政府为保护传承所做的努力:如组织培训班、推动“舞鲤鱼”进校园、结合旅游节庆进行展演等措施。

近两个小时的访谈,信息量巨大。站长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的案例以及对“舞鲤鱼”深厚的感情,让队员们深受触动,也为后续的深入调研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方向指引。队员们认真记录,频频提问,收获满满。

    晚间复盘会议

▲图为团队成员召开复盘会议

活动首日结束后,队员们迅速集结,聚焦分工衔接不畅、时间规划紧凑等实际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从任务拆解到时间节点把控,从配合机制漏洞到执行效率提升,一条条建议直击要害、干货满满!

复盘是成长的阶梯,优化是突破的钥匙!全体成员已认领改进任务,全力打磨细节、优化流程。

下一站,队员们将以更默契的协作、更科学的规划推进对惠东“舞鲤鱼”的研究!


    首日小结

充实而紧凑的第一天落下帷幕。从内部的精心筹备到外部的深度访谈,队员们不仅梳理了思路、凝聚了团队,更叩开了平海“舞鲤鱼”这一文化瑰宝的大门,聆听到了它深厚的历史回响、感受到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清醒认识到传承保护的责任。

▲图为团队成员在平海文化馆前合影

队员们对后续工作的方向也更加明确,将继续深入调研,一步步记录“舞鲤鱼”的文化故事。

撰文 │ 吴敏荧、陈冬琪

图片 │ 侯埌焜

一审 │ 黄森湧

二审 │ 彭朝霞

三审 │ 包国滔、穆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施汶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