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景阳镇,山风携带着夏蝉的鸣唱,而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的直播间里却热闹非凡。“同学们看,这个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物,咱们可以把它改造成小花盆哦!”镜头前,甘思彤老师手持分类垃圾桶模型,生动地为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的奥秘。直播间里的弹幕滚动不息:“老师讲得太生动了!”“山区孩子也能学到这么实用的知识,真棒!”这场直播,正是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借助数字传播手段,将课程内容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
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入驻建始县景阳镇后,迅速将“直播课堂”打造为连接山区与外界的桥梁。甘思彤老师主讲的垃圾分类课程备受瞩目,堪称“爆款”。她带领孩子们在班级内开展趣味盎然的“垃圾分类”游戏,利用当地常见的玉米皮、废纸箱等废弃物进行提问和分类实践,深入浅出地强调了“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
李官乾老师的气候行动课程通过PPT展示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他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孩子们仿佛亲临田间地头,直观地观察作物生长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大家注意这片玉米地,去年由于雨季提前到来,收成减少了三成,这正是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在直播过程中,李老师结合景阳镇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并教授孩子们如何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实用的“雨水收集器”。
在特色农业展示课上,李赵灿老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富硒土豆种植基地,通过视频展示了“从土壤到餐桌”的完整过程。“景阳镇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种出的土豆既粉又甜,大家看这个切面,淀粉含量特别高!”她一边教导孩子们如何识别土壤酸碱度,一边向网友们介绍农产品的独特优势。程卓立老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课程则更具全局视野,借助情景剧、漫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孩子们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远意义。
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星火传薪恩施助学志愿服务队暑期社会实践文艺汇演,在支教老师们的支教尾声中,成为这场数字传播盛宴的高潮。开场时,老师们以一首精心排练近半个月的舞蹈串烧点燃全场,他们倾尽全力,只为在离别之际将最精彩的瞬间献给这里的孩子和家长。学生们带来的舞蹈表演激情四溢,动作间尽显青春活力;诗词朗诵将直播氛围推向高潮。
“这些推广路径的核心目标,是让景阳镇的文化焕发生机——不仅要让文化被看见,更要让人们参与其中,并将其带走。”记者采访到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刚时,他这样说道,“数字传播并非终点,而是文化‘走出去’与‘引回来’的桥梁纽带。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并非单纯的流量变现,而是让文化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根’与‘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