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 杨雨婷、曾祺馨、陈佳音)夏日暑风,燃情乡土。近日,在陆丰市甲子镇——这座位于甲子渔港之滨,东隔瀛江的小镇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系列活动火热开展。来自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星愿筑梦实践队的10名学子发挥自身专业,立足本土特色,化身乡村老师、资助宣讲员。通过在甲子镇中心小学开展为期7天的夏令营、深入半径社区调研,设置国家资助宣传站点、走访入户一对一精准帮扶等多元举措,既解决当地对国家资助政策疑点难点痛点,推动国家资助政策温暖落地,更以自身所长将国家资助政策同夏令营、社区结合起来,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用青春热焰点燃政策希望。
政策普及创新化:多彩课堂解民生关切
夏令营伊始,队员们化身“小老师”, 用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启了国家资助政策普及之旅。
在夏令营艺趣创作板块,该实践队设计涵盖童谣传唱、快板表演、手工制作等多项童趣课程。在童谣快板课程上,队员们将免学费、助学金等条文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与快板,让孩子们在互动跟唱中理解政策内涵;在手作课堂上,队员们拿起一幅精美“助学筑梦”主题手抄报和预先利用废纸盒制作的“爱心收纳盒”,讲解绘制手抄报和制作“爱心收纳盒”的方法。孩子们被这些童趣的手作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制作。
在夏令营素质拓展板块,该实践队构建“安全实践+艺术赋能”双维立体化课程体系,让安全艺术教育双轨并行。防溺水课堂采用模拟教学,队员陈思贝、林丽思进行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的指导,让孩子们规范演练跪地心肺复苏动作,将急救知识转化为可操作性技能;在童舞课程上,队员温尔雅通过分段拆解《青春修炼手册》舞蹈动作,帮助零基础学生实现从肢体僵硬到协调舞动的转变,动作的日趋流畅展现青少年自信风貌。在实践过程中,共青团陆丰市委员会书记沈舒熳同志充分肯定该实践队的夏令营活动方案,称其 “为乡村儿童绘制了成长蓝图”。
图为夏令营实践队队员与团市委沈舒熳同志、甲子镇团委书记林晓珊同志、学生合影留念
与此同时,为丰富孩子们的夏令营课程,该实践队深入挖掘当地非遗文化,联动三甲文化馆与非遗传承人,打造夏令营甲子文化体验板块,带领孩子们了解甲子非遗文化英歌舞和贝雕的历史和传承。7月18日,该实践队带领孩子们到三甲文化馆领略甲子英歌舞的风姿,并邀请甲子英歌舞传承人林炳光到文化馆现场教学,小学生执槌体验 “跃马扬鞭” 经典动作,夏令营蔡安垹同学激动道:“原来英歌棒这样打才够气势!”;7月21日下午,该实践队创新性开展了“传承人+高校学生”双师课堂,采用“非遗+创意实践”模式,邀请省级非遗甲子贝雕代表性传承人林余松青来到甲子镇中心小学为孩子们讲授贝雕技艺,指导学生制作贝雕作品。在传承人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先是凝神琢磨:贝壳该与哪些元素搭配才更显巧思?待构思落定,便为贝壳细细晕染色彩,再小心翼翼地将其粘贴于卡纸之上。随后在卡纸上添绘出相映成趣的背景。在贝雕课程结束后,该实践队带领孩子们前往贝雕非遗展厅参观精美的贝雕工艺品,深入探寻贝雕的来源与制作。
图为实践队带领孩子们前往贝雕非遗展厅参观精美的贝雕工艺品
政策普及精准化:精准调研定制宣传方式
该实践队前期联合甲子镇政府、甲子镇半径社区、甲子镇中心小学对居民、家长、学生三种不同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0.54%的人群基本了解国家资助政策,多数人对细则、流程等掌握有限;同时仅有23.53%的人群是通过村委会宣传得知国家资助政策,可见基层组织宣传力弱。
基于此,团队设立政策宣传站。半径社区树荫下,宣传扇摇出清风徐徐。队员以甲子方言拆解条文:“阿伯,子女读大学可申助学贷款,政府贴息哩!”复杂政策在扇子轻摇间化作邻家絮语降低学习难度。入户深挖需求。队员挨家挨户与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认真倾听并记录居民对各项资助政策的知晓程度、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以及对政策的困惑与建议。泛泛宣传终成精准滴灌,问卷凝成民生需求图谱。
该实践队同步开展《广东省国家助学贷款问卷调查》线上问卷,快速形成数据分析,指导后续宣传优化。基于数据制作资助政策图文推文清晰标注申请流程。
半径社区负责人表示:“这种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反馈、优化’的模式非常实用,实现政策知晓率、居民参与感、服务效能 “三提升”,让惠民关怀直抵心坎。我们计划将其纳入社区常态化宣传服务。”
“看到群众们认真学习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的态度,我真切感受到了实践的意义。”实践队队员陈佳音说。
图为实践队队员深入半径社区调研国家资助政策普及情况
实践内核:青春答卷书写乡土情怀
本次活动以“政策护航 + 文化传承”双轨并进。
该实践队在政策宣传层面上,创新性开展了国家资助政策儿童暑期夏令营,将资助政策条文转化为童谣、方言等接地气形式,降低学习门槛。同步拍摄夏令营短视频和制作国家资助政策推文,获得广泛传播,惠及群众累计超10000人次。精准性开展调研定制宣传方式, 形成数据分析,在半径社区精准滴灌惠民政策,累计惠及群众800余人次。
在文化传承层面上,通过 “高校 + 传承人 + 文化馆” 资源联动,让孩子们了解甲子非遗文化英歌舞和贝雕的历史和传承的同时,以甲子英歌舞的“文畔”和“武畔”为创作元素,精心设计原创甲子英歌舞IP形象,开发了英歌舞人偶抱枕、钥匙扣、便签等一系列英歌舞文创,获得当地广泛好评,拍摄了《乡知筑梦甲子情,英歌传承少年志》短视频,用镜头记录甲子英歌舞的震撼,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万次播放。趁热打铁之下,该实践队与甲子英歌舞队联合推出《非遗抽象学——英歌舞非常规演出》,通过“甲子英歌队队员爆笑互怼,从‘晒黑误会’到探秘文化馆”,以接地气方式拉近文化距离,广受当地青少年好评并获得积极传播。
经过采访甲子贝雕代表性传承人林余松青后,该实践队结合现代审美与甲子地域特色设计一系列贝雕元素的笔记本、拼图等文创,并围绕贝雕这一主题积极创作视频,《星愿甲子韵,贝雕浸润少年心》短视频获得当地一致好评。使英歌舞、贝雕等非遗项目辐射当地青少年300余人。
图为实践队队员设计的英歌舞部分文创
据悉,随着本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后,他们与甲子镇人民政府达成合作,航拍甲子镇地貌制作一份《航拍甲子》微视频和当地文化创意短片,积极为当地进行宣传,为其注入发展动能。星愿筑梦实践队在这座千年渔镇里不仅交出了一份融合政策普及与文化传承的青春答卷,更与当地携手搭建起长期合作的坚实桥梁。该实践队表示,未来将持续投身“百千万工程”,深化“政策暖民、非遗活态”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撰文 | 杨雨婷 曾祺馨 陈佳音
图片 | 黄夏雨 温尔雅 黄芷迎 黄越 陈思贝 林丽思 卢志馨
审核 | 陈佳音 杨雨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雨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