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织就传承梦——红卫社区西兰卡普非遗体验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0 17: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韩誉慧,郭田甜   阅读 95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为非遗传承指明方向,西兰卡普这一土家族织锦艺术瑰宝迎来焕新机遇。在此背景下,“织锦传薪,六艺赋能”主题活动在红卫社区活动室火热启幕,织锦传薪·六艺赋能——西兰卡普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实践小分队携手40位萌趣孩童,以传统纺织技艺为纽带,在经纬交织间点亮童心中的文化星火,奏响非遗传承与时代创新的和谐乐章。

▲图为团队成员介绍西兰卡普纺织原理

活动伊始,小老师们化身西兰卡普文化使者,生动讲述这项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从西兰卡普独特的“四十八勾”“凤穿牡丹”等经典纹样,到其“反面织正面看”的精湛技法,再到它在土家族婚俗、节庆中的重要意义,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孩子们初步领略到西兰卡普的文化底蕴。在介绍传统纺织工具时,小老师们借助复原的西兰卡普织机模型,详细演示经线穿筘、纬线穿梭的操作原理,孩子们围聚四周,惊叹于古老技艺的精妙绝伦。

▲图为团队成员教小朋友使用简易织布机

进入实践环节,小老师们以西兰卡普的基本编织技法为蓝本,指导孩子们使用简易织布机进行创作。他们耐心讲解西兰卡普“通经断纬”的编织要领,手把手教导如何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和经纬交织,呈现出西兰卡普独特的几何图案与对称美感。起初,不少孩子手忙脚乱,经线缠绕、纬线错位,但在小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要领,让五彩丝线在指尖流淌出独特的图案。

▲图为小朋友们设计织布图案

创意编织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西兰卡普的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有的小组模仿西兰卡普经典的"台台花"纹样,用红、黄、蓝三色毛线编织出绚丽的几何图案;有的则大胆创新,赋予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小老师们穿梭于各小组之间,既传授西兰卡普的编织技巧,又鼓励孩子们进行艺术创新,现场毛线穿梭声与欢笑声交织,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图为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与红卫社区的孩子们合影

活动尾声,孩子们捧着自己的织布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这些虽显稚嫩却饱含创意的作品,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的新花。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西兰卡普的独特魅力,掌握了基础编织技艺,更在团队协作中培养了文化传承意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田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