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青年学子携手科协办机器人课堂,点亮乡村科技梦
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 吴丹 郝浚彤 郑书斌 阳潇)7月2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编程课程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爱心托管班火热进行。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星星船”志愿服务队与巴东县科学技术协会紧密携手,将前沿科技知识引入乡村课堂,用兴趣的火种点燃乡村少年对未来的想象,为乡村振兴播撒智慧的种子。
▴图为科协志愿者在上课 吴丹摄
活动现场,巴东县科协的志愿者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马达”为起点,深入浅出地讲解其工作原理。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在互动问答环节,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般高高举起,“什么物体内会有马达呢?”“汽车!”“风扇!”……老师巧妙提问,稚嫩而充满活力的回答此起彼伏。
▴图为科协志愿者讲解马达知识 吴丹摄
理解原理后,实践操作点燃全场热情。孩子们依据清晰的步骤图,化身小小工程师,专注地拼接手中的机器模块。教室里回响着零件碰撞的轻快声响与兴奋的讨论:“快看,我们车轮装好了!”“这里需要卡紧!”不多时,形态各异的创意作品纷纷诞生——灵活跑动的小车、带来清凉的风扇、模拟钻孔的电钻,甚至功能独特的粉碎机模型。编程之后,机器们纷纷动了起来,孩子们高举成果,小脸通红,自豪地展示团队的智慧结晶。
▴图为学生们与志愿者协同合作拼接机器人 吴丹摄
▴图为学生拼接机器人 吴丹摄
▴图为学生们展示成果 吴丹摄
课程高潮在操场呈现。两只科技感十足的机器狗惊艳亮相,流畅完成后空翻、随乐起舞、俏皮“比心”、挥手“拜拜”等动作,引发阵阵惊呼与欢笑。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这灵巧的“伙伴”,操场上洋溢着纯粹的惊奇与欢乐。这一刻,科技的奇妙与创造的魅力,在乡村孩童心中悄然种下探索未来的种子。
▴图为学生们观看科技狗展演 吴丹摄
此次“星星船”志愿服务队与巴东县科协的齿轮咬合般精准协作,超越了传统支教模式。他们瞄准乡村素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以机器人编程这一创新载体,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疆域,更在实践与观察中激发了其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和无限潜能。当乡村少年亲手组装的车轮开始转动,当他们的目光因智能机器狗而熠熠生辉,一条以科技赋能乡村教育、以人才振兴驱动乡村发展的希望之路正被有力点亮。孩子们在探索中绽放的笑颜,正是乡村奔向未来的最坚实脚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阳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